树德中学高2016届第二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2.D(“我国古人力图……音乐来处理┄┄等关系”误。原文是“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等关系的模型”,意即我国古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时,希望这些关系能像音乐那样,达到和谐境界。) 3.C(强加因果。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若推究事件的文化根源,可以发现:残酷的宗教战争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文化根源都在于“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宰制他者”。但不能据此说这些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的冲突意识”,因为“文化根源”与“原因”不可等同。再说,说“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注重冲突”,将“注重冲突”说成整个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特征,也不符合原文。) 4.D (画波浪线的部分涉及年号纪年、升任官职等信息,还有王拱辰出使契丹受到的礼遇,断句时要考虑虚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结构等因素。) 5.D (应为文官。) 6.C (王拱辰没有参与买卖,他只是在审理这个案件时,将没收来的珠子送到了宫廷。) 7.(1)宣徽北院使的职务,本来是任命有功绩的人,只有前宰相及节度使能够担任,王拱辰怎能玷污这个职选?(“待”、“勋劳”、“为”、“污”各1分,“安得”句式1分) (2) 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不停地上奏章。(“指”、“沮”、“所以”“已”各1分,判断句1分。〕 〖参考译文〗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19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宋仁宗赐给他现在的名字。担任怀州的通判,入朝当值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任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在泺水边筑堤有什么用呢?小船可以航渡,投鞭可以填平;如果不停止筑堤,我们决开堤坝,铺上10万袋土,就可以成为过河的路了。”宋仁宗向王拱辰询问此事,他回答说:“兵事注重诡诈,他如果真的有计谋,不应该告诉我方,这只是夸口而已。设下险阻防守国家,先王不加废弃,这是祖宗用来限制敌人的方法。”到了这时,契丹又派刘六符来朝,索求关南10县,指责太宗征伐燕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全朝上下不知道怎样回答。王拱辰说:“王师征伐河东,契丹已经通使,却又入侵石岭关援助贼人。太宗发怒,就回兵征伐,怎么说没有正当理由呢?”于是,就写回信说:“既已在石岭交锋,就有了蓟门之役。”契丹收到回信,就继续和好如初。皇帝很高兴,对辅臣说:“如果不是王拱辰深通旧时之理,恐怕难以回答了。” 至和三年,重新担任三司使。访问契丹,在混同江见到契丹的君主,契丹的君主设宴垂钓,每次钓到鱼,一定给王拱辰斟酒,亲自弹琵琶给他祝酒。对他的宰相说:“这是南朝的少年状元,入翰林15年,所以我优厚地招待他。”出使回朝,御史赵抃议论他轻易接受不合常规的礼待,“以后北朝使者援引此例提出要求,将怎样拒绝?”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买入死去的商人的珍珠,事情败露,结案上报,王拱辰把珠子全部送入宫廷。赵抃连同这件事一并参劾。王拱辰被授予宣徽北院使。赵抃上言:“宣徽北院使的职务,本来是任命有功绩的人,只有前宰相及节度使能够担任,王拱辰怎能玷污这个职选?”于是,就以端明殿学士掌管永兴军,历任泰、定二州知州,河南大名府知府,逐渐升官到吏部尚书。 元丰初年,调任南院使,被赐予金方团带。第二次出任大名府知府,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登记百姓为保甲,每天聚集起来训练他们,禁令苛刻急峻,百姓常常逃离成盗,郡县不敢上报。王拱辰直言它的祸害说:“不只是使财力困乏,夺去农时,这是用法令驱使他们,使他们陷入法网。渐渐发展成大盗,其先兆已经显现。纵使不能都免除,希望裁减困难户来舒缓一下。”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不停地上奏章。皇帝醒悟,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除保甲集训。 8、(1)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西风落叶图,景中隐含乡情旅思,以悲凉旷远之景衬托诗人思乡感伤之情。(2分)暗示时光的流逝,勾起诗人的感伤情怀。(1分)“摇落”使人想到草木摇落变衰,“稀”写出茂密的青枫经霜之后的凋零。草木的变化写出了时令的变化,让人感伤年华的一去不归。(1分)(2)在诗歌的开头营造了凄清旷远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孤寂悲凉的情怀。(或答融情于景)(1分) 9、 刘诗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独,(1分)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1分)同时也有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1分) 王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写景开阔,意境恢弘,虽有时序交替的感慨,(1分)但传达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1分)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1分)相思离愁之情较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