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2-16 12:15
18.目由两则材料组合,第一则材料叙述两百多年前哈佛的一件小事,第二则材料是当今人们对哈佛事件的评论。审读材料要找到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明确材料本身的立意,找到原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第一则材料中的哈佛理念是重点句,“校规”“看守”“有效”是关键词。而第二则材料中的第一个观点,“依章治校”“立校之本”正好与前面的关键词相呼应,“规章”是两个材料的联结点,“敬畏规章,遵守规章,执行规章”是材料的立意,聚焦这个立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就不会偏题跑题。
审题时不要拘泥于材料事件,而要以事件为出发点,联想到现实生活,选择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切入点。联想是打开思路的钥匙。材料中有偷书学生和执行规章校长的故事。由这个学生可联想到忽视规则及违反规则的人和事,通过正反联想想到尊重规则自觉维护规则的正面典型。由这个校长可联想到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例;也可以由正到反,联想那些对违规者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开后门姑息迁就的反面事例。
审题时更要发掘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些关系的辩证逻辑。比如同学讨论的观点三和观点四涉及了“执行规则”和“关照人情”两个概念。这两者看似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 通常说 “人情大过法”“面子大过法”或者“大义灭亲”“秉公断案,六亲不认”就是两者对立的表现。如果深入分析,两者又是统一的。执行规则就是尊重人权、关爱人性、呵护人情;反过来践踏规则就是践踏人权、人性、人情。深入发掘,可以写出哲理深刻的思辨文章。
进行哲理思辨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哈佛那个被开除的学生来说,开除也并不全是坏事;人生道路上吸取了这个教训,今后他的头脑会更清醒,步子会更稳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