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6年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2-15 09:28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6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百姓”的内涵在先秦时就已具备。原文“于其后”的意思是指在“天下”这个概念背后,而不是指在有了这篇文章之后。
2.D【解析】用顾炎武的观点来看,这是“亡天下”的表现,易姓改号,才谓之亡国。
3.A【解析】这里的“让天下”,让的是政权,“天下”这一概念里不包含“民众”“百姓”等意义,所以不能体现民本思想。
4.C【解析】根据句意断,句意参见译文。
5.D【解析】应是“察举和征辟”,《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6.B【解析】“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7(1)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敝”“关”“分”各1分,句意2分。)
(2)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无以”“罢”“居顷之”各1分,句意2分。)
8.运用夸张(或“想象”)的手法(1分),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2分)。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是逍遥自由的象征,李白笔下的“大鹏”是自信进取的象征(2分)。
9.最后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所以你李邕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2分)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2分),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或“桀骜不驯”)的个性(2分)。
10(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解析】B项,“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于文无据。D项,“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分析不当,“死于此”的人未必是垦荒者;目睹木碑,他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从这里也看不出他们“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E项,“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分析不当,应是抒发即将开垦的喜悦之情。
(2)“我”与“摩尔人”同是垦荒队员,又都喜欢副指导员,当“我”察觉正在翻地的“摩尔人”遇到危险时,不顾一切告知副指导员,且留下来为他举灯,(3分)副指导员“柔情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做法表示赞许,肯定了“我”对战友的关切和深情。(3分)(意思相近即可)
(3)①男女共寝一室,说明无法安排足够是宿舍,突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
     ②青年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他们心灵世界的圣洁;
     ③写“我”夜闯“巴黎圣母院”,汇报战友遇险,突出“我”对战友的关心。
     ④使主旨更为丰富,文学性更强。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标题,既揭示了自然环境非同一般,又表达了垦荒者的豪情;(2分)①人们很少踏上这片土地,它是荒原,还没有被开垦;②环境险恶,人们还没有揭开它的面纱,无法真正了解它;③人称“鬼沼”,有关于“恶魔”的传说,大家叫它“满盖荒原”;(以上答出2点给3分)④有一群英勇的垦荒者,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犁地播种,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创造奇迹。(3分)(能从自然环境和垦荒者两个角度展开阐释即可)
12(1)答E项给3分,答B项给2分,答D项给1分。
【解析】A项,“造成债台高筑的原因是多出了8个月”,无中生有。C项,《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非获奖后;另外,“不速之客”不是指来访者不怀好意。D项,原文说“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而不是“只是关注”。
(1)①抓住灵感,埋头创作:当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创作《百年孤独》的灵感时,他把自己关了整整18个月,期间,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
②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即便在成名之后,他仍然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如果当天的工作中断,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③坚守民族使命: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④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梅塞德斯为了不影响他的创作,变卖了家里所能变卖的一切,咬牙坚持了18个月。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①以马尔克斯创作中的孤独与马尔克斯成名之后成为“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通过描写《百年孤独》的诞生过程,更能突出传主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
③结构上,叙述《百年孤独》的写作故事为下文马尔克斯成名做铺垫,且与标题构成呼应。
(每点2分)
(3)要点:这句话意为,马尔克斯为世人熟知,首先是因为他留下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更重要的是他本人通过作品传承的形式技巧与精神。
①《百年孤独》不再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深刻影响了众多中国作家。
③马尔克斯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使命感深深触动了众多中国作家。
(观点2分,结合材料分析每点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