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日:“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阅,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二十五年,卒。 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B.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C.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D.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隆年间,邹炳泰担任国子监司业,他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后来终于增建了辟雍。 B.嘉庆年间,邹炳泰担任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又上奏监督轮流住在仓库值班,皇帝答应了他。 C.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长,在选拔官吏方面很谨慎,在选拔兵部主事一事上坚持原则,不阿谀顺从他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邹炳泰自从做官以来,不登权贵政要之门,很久以后才跻身朝中大官。邹炳泰在任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有什么过错,仁宗很器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5分) (2)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韦应物①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 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8. 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9.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 (2)苏轼《赤壁赋》指出“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