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上海市闵行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28 15:01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小云山记
(清)王夫之
①湘西之山,自大云并湘以东,其复数十。大云之山至东,其陵乘①十数,因而曼衍②,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登小云,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遂逾乎湘。
②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为轮困,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流,有袅雨,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万顷,有夕灯烁素,悬于泱莽③。山之观,奚止也?
③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也。大云之高,视岳④不三十之一也。岂止大云,岳之视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⑤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漫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④系乎大云而小者,火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火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旅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颈,皆高柯丛樾,阴森葱绿。陟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⑤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径之。不倦。
注释:(1)陵乘:高山。(2)曼衍:山峰连绵不绝。(3)泱莽:天空。(4)岳:指南岳衡。(5)祝融:即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
22.第①段开篇先写大云山及周围群山,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
23.第②段中,作者先说“小云之观止矣”,后又说“山之观,奚止也?”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3分)
24.阅读第④段,概述小云山得名的缘由(2分)
25.下列对“养生者去,僧或庐之”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僧人就给他安排住宿。
B.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僧人有时居住在这里。
C.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有时僧人也在此居住。
D.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有个僧人住他的房屋。
26.阅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站的高可以望得很远,但是总看不清。站得低可以看得很清,但是总望不远。
对此,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