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15小题各3分) 13.C(如胶似漆: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无可厚非:虽然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不能过多指责。无可非议:指完全正确,不能有任何责备。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不屈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非常顽强。不依不饶:在反对者面前不放弃,继续纠缠。) 14. B(A“因此”与“凭借影像资料”重复。C有歧义。可以是小可爱们兴奋地与游人抱抱、亲亲,也可以是小可爱们相互兴奋地抱抱、亲亲。D句式杂糅。“其目的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或“是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5.C 16.(6分)①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 17.(5分)参考示例:第一幅下联:呼朋唤友踏春去(形式1分,内容1分,共2分) 六、写作(60分) 18. 〖写作提示〗 此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给出一则新闻“学院书记因晚归的学生被要求登记而辱骂门卫大爷而写道歉书引发的讨论”,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对这些做法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 一、从门卫大爷角度:坚守职责,诚心劝导。 二、从大学生角度:可从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成长等价值观的角度来立意。 三、从学院书记行为角度: 1、教育学生的方式转变; 2、勇于承担教育的责任(原因是为自己的学生感到羞愧,也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而内疚); 3、对人及其付出劳动的尊重。 四、更广泛角度: 1、探究这一大学生这样做的根源、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缺失以及现实意义。 2、如有从学院炒作这一角度立意也基本合题。 【参考译文】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年轻时担任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十分器重他。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苟晞在司马冏幕中担任参军,被授予尚书右丞,转调尚书左丞,查访巡察各官署工作,尚书省的高级官员以下对他都感到害怕。等到司马冏被诛杀,苟晞也获罪免官。晋惠领兵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任命苟晞为北军中候。等到惠帝返回洛阳,任用苟晞兼摄兖州刺史。 汲桑攻破邺城时,东海王司马越出京驻在官渡以征讨汲桑,任命苟晞为先锋。苟晞攻克了汲桑的九个堡垒,就平定了邺城,然后返回。后讨伐吕朗,攻破汲桑原来的部下将领公师藩,在黄河以北打败了石勒,威名大振,当时有人把他比为古代名将韩信、白起。被封东平侯,食邑一万户。 苟晞对公事很熟悉,公文簿册堆满几案,裁决像流水一样迅速,别人不敢欺骗他。他的姨母依靠他过活,苟晞对她的赡养非常丰厚。姨母的儿子请求做将领,苟晞拒绝说:“我从不用王法宽恕人,你不会后悔吗?”他坚决要做将领,苟晞就把他任命为督护。犯了法,苟晞依仗法令把他斩首。姨母叩头请求饶恕,苟晞没有听从。斩首以后苟晞穿上白色丧服去哭丧,流着眼泪说:“杀你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他执法严明就像这样。 苟晞见到朝廷政事一天比一天乱,害怕祸患会涉及自己,因而广泛结交权贵,每次得到珍贵的物品,就送给京城里的皇亲贵族。充州离都城洛阳五百里,食品一类东西送到恐怕不能保持鲜美,就购求到日行千里的牛,每次派遣信使,早晨出发晚上就回来。以前,东海王司马越因为苟晞为自己报仇雪耻,非常感激他,把他拉到堂上,结为兄弟。司马越府中的司马潘滔等劝告说:“兖州是重要地方,魏武帝曹操据有此地辅助汉室。苟晞胸有大志,长久地让他处在兖州刺史的位置上,那就是祸患生于心腹之中了。如果把他调任青州刺史,多给他加一点虚衔封号,苟晞一定高兴。您亲自掌管兖州,经营中原各地事务,像屏障一样护卫本朝,这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谋划,在动乱发生之前做准备。”司马越认为说得对,就改授苟晞为青州刺史。 东海王司马越怀疑苟晞与怀帝有所图谋,派游击骑兵在成皋一带巡查,抓住了苟晞的信使,果然查获了朝廷给苟晞的诏令,于是造成很深的疑虑怨恨。永嘉五年,晋怀帝痛恨司马越大权独揽,又秘密诏令苟晞讨伐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同徐州刺史裴盾共同讨伐苟晞。苟晞派骑兵捉拿河南尹潘滔,潘滔在夜里潜逃,等到抓获了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把他们斩首。正好赶上司马越死去,裴盾兵败。诏命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管六州诸军事,食邑增加到二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