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赣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26 19:14

赣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错在“荡然无存”,原文是“陆上通道受影响”)
2.B(A项错在绝对化了,原文有“也许”;C项原因错误,“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的原因是“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而不是“这些制度”;D项错在内容理解有误,中央政府是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而非边军经费从税收中开支)
3.A(B项无中生有,错在“使得他第二次出使就途径这些诸部族和邦国”;C项概念混淆,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原文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D项无中生有,“经济、文化、军事”为凭空添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小题各3分)
4.C
5.D(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6.A(担任的官职并不是全在年轻时;“东平郡侯”不是官职,是爵位)
7、(10分)(1)他坚决要做将领,苟晞就把他任命为督护。犯了法,苟晞依仗法令把他斩首。姨母叩头请求饶恕,苟晞没有听从。(“固欲之”1分,“以为”1分,“坐法”1分,“杖节”1分,大意1分)
(2)您亲自掌管兖州,经营中原各地事务,像屏障一样护卫本朝,这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谋划,在动乱发生之前做准备。(“牧”1分,“经纬”1分,“藩”1分,“此所谓”1分,大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诗的颔联描写了一派落花轻盈、飞鸟欢悦的绚丽的春天景象。(2分)采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反衬了诗人因政治失意久坐江头、懒散无聊的心情。(2分)
9、(6分)这两联诗都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正话反说的写法)。(1分)本诗的颈联字面上说,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请朝参?(2分)正话反说,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委婉含蓄。(1分)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不平愤懑之气,本诗说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之辈,牢骚已经发到了肃宗头上。(1分)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揭示了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空1分)
10.(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 E不给分。(B反映的应该是埃弗森的自私贪婪; C“向她忏悔”错,应是向杰克的亡灵忏悔;E理解过于肤浅,小说意不在此。)
(2)(6分)发愣(或疑惑)—惊讶—震惊—矛盾—惊讶—羞愧(每答对一处得1分,共6分)
(3)(6分)插叙。(2分)小说通过插叙埃弗森对20年前的往事的回忆,①补充介绍了故事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杰克;②补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杰克瞒着妻子借钱给埃弗森做水产生意却突然离世,临终遗言又交代不清,致使杰克太太误解了杰克的意思),③丰富充实了文章的内容,④使得情节更加曲折有致,结构更加完整合理。(每点1分,共4分)
(4)(8分)观点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杰克太太。(2分)理由:①从标题上看,小说的标题为“杰克太太的救赎”,直接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和中心事件。②从形象塑造上看,杰克太太不顾艰辛替死去的丈夫杰克偿还欠款,她的真诚守信与埃弗森的自私贪婪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杰克太太的高大形象。她是小说的核心人物。③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的中心事件是杰克太太偿还“欠款”,她的高尚品行,感化了埃弗森,救赎了他的心灵,这正是作者要极力褒扬的,直接体现了小说的主题。由此可见,小说的主人公是杰克太太。(6分,每点2分即可。)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埃弗森。(2分)理由:①从人物关系上看,埃弗森是杰克的朋友,杰克太太偿还欠款一事皆因他借钱做水产生意而起,故为小说的关键人物。②从情节安排上看,埃弗森是贯穿情节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③从形象塑造上看,埃弗森的自私贪婪与杰克太太的真诚守信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埃弗森这一人物形象。④从主题表现上看,埃弗森最终被杰克太太感化,获得了心灵的救赎,这正是小说要表现的主题。由此可见,小说的主人公是埃弗森。(6分,答出3点即可。)
(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分析不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 E不给分。(B原文是“文化选择的利弊”“超越了一般的社会学范畴”;“因而”的原因,原文是“深厚的文化根底”。C“依然是一个少年中国”是潘光旦“心中有着”的。E链接材料中“寂寞”是指学术方面,选项是指生活方面。)
(2)(6分)①内容上,表达了对潘光旦的治学方法的高度赞赏;(2分)强调突出潘光旦年轻有为,才华出众,终有成就。(2分)②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2分)
(3)(6分)①国人现状:中国缺少心理健全、身体健康、资质聪颖的社会分子。(2分)
②民族弱点:国人特性中所体现出的“私、愚、病、贫、乱”的民族病态或利己心的畸形发展和利他心的薄弱或危难中缺乏“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的志节或民族身心品性中缺乏刚劲的成分。(2分,任意1点给2分)
③历史与现实: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的欺辱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2分)
(4)(8分)①他在美国选择了生物学、遗传学,并专攻了优生学,在国内创设了优生学课程,主编了《优生月刊》。
②教书之外,他关注社会,为中国找寻出路。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揭示遗传和环境对造成人的优良品性的重要,探寻一个民族兴盛衰亡的缘由。
③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优生优育”“强国优种”观点,主张通才教育,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提高中国人的根本素质。
④他认为中国人读洋书与去国外,只是为将来替自己的国家做些事的一个手段。他的回国和卢沟桥事变后的悲从中来,放声痛哭,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爱国情怀。
(每点2分。第①②两点文段中有直接对应语句,第③点结合第9、10两段归纳,第④点结合倒数第2段和链接材料归纳。答题提示:本题紧扣显性要求“学行合一”和隐性要求“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如答有关“冯小青考”的内容则不给分,只答纯学术上的观点酌情给1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