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那些生命里干涩的香 李丹崖 常常想起炒面的味道。我所说的此炒面,非彼炒面条,而是炒面和成的糊。是把面粉放在擦干的锅里,以小火炒至泛黄,盛出来,然后放上糖,用沸腾的开水冲泡,使劲搅拌,炒面的甜香就飘满整个屋子了。我曾一度好奇,这样的面为什么能这样香?后来,老人们告诉我,这样的面被榨干了水分,剩余的都是糖分了,能不香吗?现在想想,小时候,缺少零食的我们,能吃上一份“干香干香”的炒面,就很不错了。 我喜欢贴近一根稻草闻它的香味,因为,它的躯干内潜藏着一股成熟的气息,有一种干涩的香。这种香,一度让我想起一个历经磨难的人的隐忍和刚毅,以及穿越苦难后灵魂的丰腴馨香。 我还喜欢闻面粉新磨出来后,留下的麸皮的香。在农村,麸皮是被当成草料喂牲口的,小时候,我去给牲口撒草料的时候,总喜欢抓起一把麸皮放在鼻孔前,狠狠地闻上一阵。有时候,用力过猛,直闻到满鼻孔都是,那种呛人的味道啊,尽管满眼是泪,但鼻腔里的颗颗粒粒也是香的。 我一直认为,所有干涩的东西,其间都包含着隐忍的成分。一个不懂得隐忍的人,只会像那些雨天里的青菜,早早地就霉变腐败。而一个懂得隐忍的人,他的心性,就像添加了盐,能脱去一切虚空的水分,留下的全部是精华。 这又多像腌制咸鱼的过程。一条条一生都在水中度过的鱼,只要一离开水,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变糟变臭。然而,撒上了盐就不同了。水一见到盐,全都有自知之明地溃逃了,只留下海滩上竹筛子里带着腥香的鱼干,很能撩人胃口。 自然界的塑形术也真奇妙,它喜欢给许多散发香味的食物以干涩的面容,例如核桃、葵花子、板栗、花生等,这些食品坚毅、饱满,多像一个个历经坎坷却没有动摇的心,多像一个个硬汉。 这个世界上,能称得上干涩的人并不多。 你看看那些寺庙里修行的高僧,他们的形体看起来是清瘦的,每每旅游的时候见到他们,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核桃、开心果等果仁状的东西,这种想法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可能是很少有得道高僧体态臃肿吧。然而,他们的面容却很丰盈,如同一面湖,接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春水。这些高僧,洞悉世间的一切事物,所有的纠结在他们这里都变成了一条直线,所有的模糊与混沌到他们这里都变成了无限的清明。我们说,这种人,也是榨干了生命的水分,留住了生命的糖分,有一种从灵魂深处透射出来的干涩的香。 干涩往往穿着很朴素的外衣,甚至是衣衫褴褛。 对于圆滑变通来说,恪守原则是干涩的,但是,这样的恪守却是为了更多人的公平;对于花言巧语来说,诚实是干涩的,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渴望别人对自己诚实;对于浪漫的玫瑰来说,一朵野菊是干涩的,但是,谁能说野菊的香比不过脂粉气的玫瑰呢?对于夸夸其谈来说,有一说一是干涩的,但是,现代人多喜欢直奔主题啊! 干涩并不是干瘪。干涩是一种智慧升华后的状态,是生命的结晶。这样一种状态要我们做一个纯粹的人,清醒的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活色生香的人。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篇作者之所以写炒面,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了引出他要写的对象——“干涩的香” B、在作者看来,一个懂得隐忍的人,能脱去一切虚空的水分,留取全部的精华,从灵魂深处散发出一种干涩之香。 C、作者看到庙里的高僧就会想到核桃、开心果等果仁状的东西,是因为它们都很坚硬、有骨气。 D、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物写起,如炒面、稻草等,然后写到高僧,由物及人,由实到虚。 E、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通 过写“干涩的香”,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17.文章前三段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语句。(6分) (1)一个不懂得隐忍的人,只会像那些雨天里的青菜,早早地就霉变腐败。 (2)对于浪漫的玫瑰来说,一朵野菊是干涩的,但是,谁能说野菊的香比不过脂粉气的玫瑰呢? 19.文章的标题是“那些生命里干涩的香”,请你概括文中 “干涩的香”的多层含义,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有这种“干涩的香”。(6分) 六、(12分) 20.汪静之先生写过一首小诗,但思想上似有些悲观。请你仿照这首诗的格式,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5分)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21.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枯树的风骨》这个节目中展示的枯树图片,请你为它配上一段文字,要求展现出枯树的风骨,有描述有评议,语言生动优美,70字左右。(7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热,有时指自然现象,与“冷”相对;有时指人的心理,如热爱、眼热、热衷;有时也指某种社会现象,如热销、热门儿、旅游热等等。热,有静态的呈现,有动态的表现;有可敬可爱的,也有可怕可鄙的。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