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陕西省汉中市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9 21:29

语文参考答案
卷 阅读题
 1.D (3分)【解析】A项,“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错,原文是“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B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错,张冠李戴,应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C项,“西方则不重视平等”错,原文是“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更重视自由”并不等于“不重视平等”。
2.A (3分)【解析】“市民”后缺少了一个限定语,“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
3.B (3分)【解析】“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无中生有,原文是“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
4.C (3分)【解析】本题有两个考查点,一是“事有逆顺势有奇变”中间断在何处,以句式整齐看应为“事有逆顺/势有奇变”,可排除B、D两项;二是“挑马箠渡河”是修饰关系不可断开,“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中间可断可不断,排除A项。
5.D (3分)【解析】“阙下”在文中借指朝廷。
6.C (3分)【解析】“因大言”不是大声,封建制度不允许,应该指的是说大话、夸口。另外,说的也不是战略方针。
7.(10分)
(1)(5分) 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
【解析】主要考查“事鞭辔”“所以”“媒”“见”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1分)
(2)(5分) 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
【解析】主要考查“惮”“公”“让”“谢”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每点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教他读书,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封常清学识广博精深。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封常清年过三十后,仍然默默无闻。当时将军高仙芝担任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兵,身边有三十多名侍从,而且衣服鲜艳漂亮。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且跛足。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第二天再次投书。高仙芝拒绝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
恰逢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截击。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战报,战书中条理分明详细陈述作战的情况及战术。高仙芝想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大为吃惊,便马上来用,封常清于是逐渐有名气。以击败达奚之功,高仙芝被授任叠州戍主。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管理后方事务。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封常清管理后方事务时,高仙芝曾委托家事于郎将郑德诠,郑德诠是高仙芝乳母之子,所以在军中的威望很高。郑德诠见封常清才开始显贵,瞧不起他,有一次甚至骑马冲击他的侍从。封常清派人秘密把郑德诠带到庭院,用杖打死,然后又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高仙芝的母亲和乳母闻讯后,在门外号啕大哭,想要救郑德诠,但已来不及了。她们把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后又有大将犯罪,封常清斩杀两名,于是军中人没有不害怕他的。常清性勤俭,耐得住辛苦劳累,出军乘骡车,自己的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天宝末年入朝,安禄山谋反,皇帝召见,让封常清出个主意讨伐。封常清见皇帝烦忧,大言不惭地说:“天下太长时间太平了,人们不知如何作战,然而事情形势瞬息万变,臣请策马到东京,打开库府,招募勇士,挑着马棰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朝门。”玄宗觉得他的言辞很雄壮。第二天,任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让他乘车到东都洛阳。封常清招募了六万士兵,但都是市井庸碌之人。于是斫断河阳桥,把东京作为固守的防备之处。十二月,安禄山渡河,常清使骁勇的骑兵抵御,杀死数千柘羯人。贼军继续抵达,常清退守东门,再战失利,贼击鼓前进,杀掠百姓官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没有获胜。退守宣仁门,又失败了。于是对仙芝说:“贼军很厉害。很难与之争锋,潼关没有士兵,一旦被突然袭击攻入那么京师危急,不如赶紧退守潼关。”仙芝听从了他的建议。战败书信传达,帝让边令诚拿着诏书抵达,给常清看,常清说:“我所以不死的原因,是不忍心玷污国家名节,受戮于贼手,讨伐没有效果。如今死也就甘心了。”又上表说:“我死后,希望陛下不要轻视此贼,那么社稷才会安定。”这一天临刑,常清报奏表交给令诚然后死去。许多人为之哀伤。
8.(5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画面概括1分,手法2分,对手法的解释2分)
9.(6分)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