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黑龙江吉林两省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4 16:05
8.【答案】旁晚时分,诗人独步山野,目光随着游云追逐夕阳,脚步紧随流水奔向前溪,樵夫归来,孤烟散去,牛卧犁旁,小麦青青,描绘了一幅风景清新、充满生气的山村春晚图,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感情。
9.【答案】尾联从前三联的写实,转为写虚,将诗人自己游云门所见之景比作王维的辋川图,想象自己白发拄杖、醉扶青藜沉醉在画图中。借助想象,诗人既在画中又在画外,诗境凭添了几许空灵的意味。
10.【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答案】(1).C、E(C项,“表现了母亲爱慕虚荣的心理”错,母亲这样否认,主要是不想让外婆为自己操心,并不是追求虚荣或爱慕虚荣;E项,“我’的处境和当年母亲的处境完全相同”错,母亲当年是因为远嫁合阳,生活贫困;“我”是因为工作不稳定,手头经济拮据。处境并不完全相同)
(2)①一向镇定,但在自己母亲要来时变得慌乱无主:②精心做菜做饭,耐心服侍自己的母亲;③远嫁外地,生活捉襟见肘,但坚强地挺着;④对于自己母亲的到来,想方设法遮丑装阔,不想让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操心;⑤在自己母亲面前,刻意掩饰自己的贫苦,却破绽百出;⑥充满自信,对能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答出三点即可)
(3)①当“我”看见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声“把桌子弄坏了咋给人家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紧张地看着母亲。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我”一时着急的心理,也表现了“我”担心会被母亲责备。②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是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这个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外婆的优待,也写出了“我”家贫困的情状。
(4)我认为结尾两段文字并不多余。理由:①从内容上来说,“我”在城里生活的窘迫和母亲当年的窘迫非常相似,母亲来看我时,我的心理和1970年外婆来看母亲时的母亲的心理也非常相似,都是怕母亲担心,但是硬撑着装阔,让母亲觉得自己的闺女过得还不错,这种内容上的相似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从结构上来说,以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照应母亲的经历和生活,用“那一刻,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70年”一句照应文题,前后呼应,显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③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写“我”的经历采用略写,写母亲的经历则采用详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宜。
12.【答案】(1)A、E(A项,“追溯陈寅恪的父辈和祖辈”错,应该是“追溯陈寅恪的祖辈和陈宝箴的父辈”;E项,“主要是受20世纪现代学者追求学术独立的思想的影响”错,应该是“受乃祖陈宝箴和乃父陈三立所代表的义宁之学的精神传统”的影响)
(2)①追求人格自立、人格独立;②不求富贵利达;③淡泊功名,贬斥义利,姿质峻洁,风骨凛然;④坚守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3)①陈宝箴的父尊陈琢如当年读王阳明书而拍案,斥当时的社会士风为“奔驰夫富贵,泛滥夫词章”,强调士子应不求富贵利达之心。②祖父陈宝箴十分佩服曾国藩,曾国藩强调的士人“自立”精神对陈宝箴影响很深。陈宝箴将曾公之言存乎心底并付诸行动。③陈寅恪的父尊陈三立终其一生没接受过任何官职,淡泊名利,视富贵若浮云;日军犯华,陈三立愤而不食而死,表现出其峻洁姿质、凛然风骨的特点。④陈寅恪先生毕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答出三点即可)
(4)“门风”即“家风”,它是指某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好的“门风”对后代能熏陶渐染,对后代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相反,不好的“门风”也会贻误后代,流毒百世。在本文中,从陈寅恪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脉相承的优美家风对陈寅恪有着良好的影响,最终让陈寅恪毕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继承并光大了自己的良好家风。在当今社会,谈“家风建设”和“门风建设”对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以良好的家风、门风来影响后代,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13.【答案】D(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视而不见:看见了像没看见一样。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①句说的是商家置法律准则于不顾,填“置若罔闻”。②句说裁判明明看见了却当作没有看见,填“视而不见”。③句说的是监管部门应该每天都能看到,而只是不作为,填“熟视无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