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黑龙江吉林两省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4 16: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日:“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阅,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二十五年,卒。
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B.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C.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D.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乾隆年间,邹炳泰担任国子监司业,他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后来终于增建了辟雍。
B.嘉庆年间,邹炳泰担任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又上奏监督轮流住在仓库值班,皇帝答应了他。
C.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长,在选拔官吏方面很谨慎,在选拔兵部主事一事上坚持原则,不阿谀顺从他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邹炳泰自从做官以来,不登权贵政要之门,很久以后才跻身朝中大官。邹炳泰在任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有什么过错,仁宗很器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2)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云门道中晚步
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注】①在浙江绍兴。②在陕西蓝田,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辋川图》。
8.中间两联写“晚步”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有人评价尾联“化实为虚,不但笔法有了变化,诗境也添了空灵的意味”,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写出生命短暂、渺小的两句是“         ,          ”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写出了春夏两季鲜花芳香、树木繁茂的美丽景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