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平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元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0 09:20

诗歌(一)
10.①“僵”为“僵硬”之意,(1分)②明写因天寒路滑、马行艰难的情状,暗写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2分)③有力地衬托出友人不畏严寒、不避艰险、夜半相送的深挚情谊。(2分)
11.①运用正面(神态、动作、语言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和侧面(间接、衬托也可以)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2分)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倒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2分)③形象生动刻画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2分)
诗歌(一)
12.“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任两条手法4分),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分)(共6分)
13.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喜好山水,向往宁静;厌倦世俗,渴望归隐)。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5分)
【解析】:(2015四川卷)(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意境。“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之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所以,作者借“松” “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
诗人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曾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扬州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骆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14.默写
(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