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武邑中学2016届高三周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06 08:4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试题分析:①形容词使动用法;②⑤⑧名作动;③⑦名作状;④动词为动用法;⑥动词意动用法。
2.D试题分析:D.宾语前置句/判断句;A.被动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
3、C【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中的“道”为名词,道理,ABD三句中的“道”,都为名词,都是道理之意。C句,道,名词,道德学问。
4、A【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中的“师”,意动用法:以……为师,A句中“师”的用法与此相同。B句,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句“师”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D句中“师”,名词,老师。
5、D【解析】试题分析:A句中“水”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指游水;B项中的“一”,数词活用作动词;C项中的“耻”,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无词类活用。
6、A【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行,好事,A项中的“小”也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小的方面;B项中的“圣”为一般用法,圣明;C句中的“上”,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D句中的“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A【解析】试题分析:A句中的“其”为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其他各项中的“其”,都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
8、B【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后句连词表修饰;B项中“而”都为连词,表修饰;C项,前者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后者,于是,就;D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递进,并且。
9、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A虫,古今异义,指小动物;C“是”,“这”;D榆树和柳树遮蔽着房后的屋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堂屋的前面。荫,遮蔽;罗,罗列。所以选B。
10.C(现在君子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难道不是很奇怪吗?(表示反问,而非猜测))
       二文言文阅读
(一)【答案】
11.A试题分析:收:逮捕。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12.C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原文: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13.D试题分析: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D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14.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
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