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漳州八校2016届高三阶段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29 09:10
8、【答案】开篇三句描写了严冬风雪图:岁末夜晚,雪意昏昏,云容惨淡,霜风猎猎,寒冷凄清,昏暗寂寥。(1分)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勒出了一个严冬凄清寂寥的环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第一问要求描绘图景,首先要抓住开篇三句写道哪些景,这些景怎么样,用主谓短语描述景象,还要关注时间(节候)、地点、天气,还要点明景象的特点。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从营造氛围、表情达意、奠定情感基调等方面考虑。
9、【答案】①上片写年老的词人在寒冷冬夜倾酒自酌,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感;(1分)②下片以“官梅”自喻,表达虽被贬异乡、身有羁绊,但不失梅的孤傲高洁;(1分)③结尾处既有词人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2分)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答案】赏析作者的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看作者写了哪些具体内容,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一步概括作者的情感。一首诗当中,作者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所以还要注意其情感的复杂性,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分点作答。
10、(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1、(1)B3分,E2分,D1 分(A第2段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从小说开头“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可以看出,“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里坠”是把暮年的老木比喻为西坠的太阳,形象生动。C“写出老木人缘好“不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年村里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D还有对埋在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舍)
(2)①“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现在的生活。②“渐渐消散的炊烟”表明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渐渐离开了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③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朝代变迁的感叹。
(3)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 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
(4)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①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离开村庄、土地并不代表着对美好情感的舍弃。②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发展。③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勇于改变生活,创造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①乡村自然的风光和乡村朴素的生活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消失。②老木惁留恋的乡村淳朴融洽的邻里关系随着人们离开村庄而逐渐消失。③老木对家园的难舍,对土地的眷恋,对老伴的念念不忘,这些珍贵的情感将要和这村庄的炊烟一样,渐渐消散,渐渐被人遗忘。
(表明观点2分,理由言之有理可得6分)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D梁启超和谭鑫培是同时代的人,而“影响深  远”是指百年之后,不是梁启超的赞誉;A无中生有,第一段没有提到谭鑫培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B张冠李戴,京剧在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时代已经创立)
(2)①两个人是京剧形成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程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谭派京剧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通过对两人在京剧唱腔等艺术上的比较,突出了谭鑫培在京剧成熟方面所做出的贡献;③通过对比两人对京剧艺术价值的认识,突显了谭鑫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完成了将徽、汉、昆、梆子诸腔转化为成熟的京剧剧种的任务。②完成了京剧由重壮美向重优美的风  格转换,确立了百年京剧以韵味取胜的主导地位。③使各阶层成为京剧的忠实观众,让京剧得以普及,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基本功扎实,在京剧方面资质很高。早年曾演武生,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②善于学习他人,且能扬长避短。他能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因自己面形清癯,所以不常演王帽戏,不戴帅盔而戴扎巾;③在艺术上富有革新精神,创新精神。所演各剧,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加工改革之处。在京剧艺术上,开创了谭氏一派;④自尊自信,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从不把自己当“戏子”,即便是在王公大臣面前也不卑不亢,不以执业梨园为贱,还开创了世家梨园的传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