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成都市树德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27 21:25
一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C(在文章的第一段里,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凭借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题中把条件关系弄反了。) 
2、B(B第二段中说:“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的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并不是因为“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应注意到文中的“但”。)  3、C(从第三段可以看出,因果倒置)
4.C.典:掌管
5.B  [解析]本题在断句时,一要注意主语的转换,二要注意几个关键词语在断句中的作用,如“寻”(不久,表时间的变化)、“一无”与“唯”的对应。
6.A  [解析] “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毁顿”)。
7.(1)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5分,关键词“性质”“校”“称”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2分)
 (2)应詹就召集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破铜券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感念应詹的情谊,数郡都没有忧患。(5分,关键词“蛮酋”“怀”“无虞”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2分)
8.【答案示例】这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1分)“万里梦”为虚写,魂飞万里,点空间,极言乡关京城之遥远;“五更愁”为实写,竟夕萦愁,点时间,极言客居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殷。(4分。具体结合诗句分折“虚实结合”3分,明确“时空交错”1分)
9.【答案示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寂寞,对家乡、亲友的殷切思念,渴望回到京域与友人相聚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3分,每种情感概括各l分)诗中的景物描写集中在首联,其作用是借景抒情,“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凄冷景物不禁让人感怀,奠定全诗感情抒发的基调,引出下文怀人念远之意。(3分)
10.(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1.(1)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C,不给分。
    [解析]A项“渲染清冷沉寂的气氛”不正确,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出白杨树。C 项“这些细节”并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个逐利的人,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些白杨树很高大,很粗壮,算起来每棵只卖了300元钱,这也从侧面证明这个分析是不正确的。B项分析不够深入,从后文看,女人着急的主要原因是儿子开学半个月了还没有给他寄学费,希望男人快些拿钱回来去给儿子寄学费。D项是对本文写法特点分析,分析正确。
(2)答案示例:(1)贤惠(勤劳),干练;(2)有远见,持家;(3)重情。(6分,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
(3)答案示例:(1)“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以“树”为中心可以使情节更集中,紧凑,将二十八年前的种树、盖新房时的砍树、女儿出嫁和今天为儿子交学费时的卖树等情节贯穿在了一起。(2)树是情感的寄托物,是他们一家人二十八年来生活的见证,有助于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表现。(3)有农村生活特点,以小见大,表现“树”在农村家庭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共6分,每点2分)
(4)答案示例:(1)照应标题,交代了故事的结局。(2)短短的七个字,表现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对子女深厚的教育内容:希望孩子能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3)表现了男人对杨树的不舍无奈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4)结尾暗示了当下教育费用给农村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深化了主题,令人深思。(8分,每点4分,答出观点2分,具体分析2分)
12.(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选B、D不给分。
     [解析]A项中“所以”和对“儿子的选择不理解”,在原文中没有足够的依据,但他的愿望分析是正确的。B项中“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那是传主不愿意过的一种生活,不能把它与农民的生活划等号,所以分析不正确,不能给分;D项原因分析不正确,原文中作者认为“选择文学创作就是选择冒险”是“因为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成功的机率很小,所以这样的选择是冒险。
    (2)答案示例:①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是作者接触文学的开端;②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激活了传主的农村生活体验,为他创作乡土题材小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③在赵树理作品的影响下,作者写下了平生第一篇小说,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开端;(6分,每点2分)
     (3)答案示例:①对文学的浓厚的兴趣让传主有了更加广博的阅读,文学给予了他更加广阔的世界,让他对文学又有了更深的热爱;②高二时就树立了搞文学创作的理想,落第回乡不甘于做一个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农民,而选择了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的文学创作道路。③参加工作后的两次选择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一是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而转入文化部门的选择,二是在进入省作协之后,选择回到老家,读书、回嚼生活积蓄,写属于自己的小说。(6分,每点2分)
(4)答案示例:①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打击,他都毫不动摇。②深厚的生活积累,广泛的读书、深入的思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③自我加压,超越自我的追求。当他看到比自己小7岁的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下定决心超越自我,这是创作《白鹿原》并取得成功最直接的原因。④对创作个性化的不懈追求;“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他遵循的文学信条,也是他在《白鹿原》创作中的追求。最成功的作品就是最具有个性的作品,这在《白鹿原》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8分,每点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