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6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25 17:57
六、(18分)
19.好好读书,不迟到、不逃学、不撒谎,对父母总是惟命是听,(1分)过分老实(1分);对“打弹子游戏”“不摸鸟巢”(1分)等一切正当的娱乐活动不感兴趣。(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存疑!因为问答不对应!先把答案抄下来!
20.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报负,渴望做个好孩子被写进课本里去;但是想到好孩子的结局老是死去,心里不是滋味,又产生犹豫心理;尽管如此,还是下定决心尽为而为,又坚定了信心做个好孩子。(共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1.(1)为了突出主题:课本内容与现实不符,严重脱节。(2)为了突出人物:雅各布完全相信课本/迷信课本,一味机械模仿。(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1)对比手法(或者心理描写)。(2分)
(2)通过写雅各布力求做个好孩子,但最后好心得不到好报,表达了对迷信于课本无独立思考能力的这类孩子的悲哀,倡导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不能生搬硬套课本;指出了教育上的缺失——只重说教,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对孩子适当的引导。
参考译文:
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
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 jì国都绛jiàng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赵宣孟对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 ”赵宣孟说:“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过了二年,晋灵公想杀死赵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兵士,等待赵宣孟到来。灵公于是请赵宣孟饮酒,赵宣孟知道了灵公的意图,酒喝到一半就走了出去。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赶快追上去杀死他。有一个人追得很快,先追到赵宣孟跟前,说:“喂,您快上车逃走,我愿为您回去拼命。”赵宣孟说:“你名字叫什么?” 他反身快跑回答说;“问名字干什么?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灵公的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这就是《尚书》上所说的“恩德再微也无所谓小”的意思啊!赵宣孟对一个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所以《诗经》上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屏障。”“人才济济,文王因此安康。”君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爱怜贤士呢?贤士是很难了解到的,只有广泛地寻求才可以,广泛地寻找,就不会失掉了。
孟尝君在薛的时候,楚国人攻打薛。淳于髡为齐国出使到楚国去,返回的时候,经过薛。孟尝君让人以礼相待并亲自到郊外送他,对他说:“楚国人攻打薛,如果先生您不为此担忧,我将没有办法再侍奉您了。”淳于髡说;“我遵命了。”到了齐国,禀报完毕,齐王说:“到楚国见到了什么?”淳于髡回答说:“楚国很贪婪,薛也不自量力。”齐王说;“说的什么意思?”淳于髡回答:“薛不自量力,给齐先王立了宗庙。楚国贪婪而攻打薛,薛的宗庙必定危险。所以说薛不自量力,楚国也太贪婪。”齐王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呢!”于是赶快派兵援救薛,因此薛才得以保全。所以善于劝说的人,陈述形势,讲述主张,看到别人危急,就像自己处于危难之中,这样,哪里用得着极力劝说呢!极力劝说就鄙陋了。劝说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被劝说的人,也在劝说者自己。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