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D(“合睦”应为“和睦”) 2. A(“庞大”、“巨大”都是规模、数量大,庞大更形象。“精湛”,精熟深通;指某样技艺十分熟练;“精细”,指比较细致的做工。“关注”,关心重视;“关照”,关心照顾。) 3. C(第一句要与上文结构一致;第二句要符合逻辑认知顺序,递进关系。) 4.D(A项,有口皆碑:比喻受到众人的一致赞扬,是褒义词。用它修饰“奇怪建筑”,欲贬反褒了。B项,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应该用“不以为意”。C项,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感情色彩不当。D项,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5.B(A项,成分赘余,“第一手”与“原著”皆含有“原始”义。C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该在“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前面。D项,“弘扬”与“意识”搭配不当,应该是“唤醒……意识”“弘扬……文化”。) 二、(每小题3 分,共9分) 6.D( A项,说法绝对化,无“倒退”的说法。B项,应该是“直接”,而非“可能”。C项,不是本文主旨,也不是目的。) 7.D(文中无“诚信底线”的说法) 8.B(“忠实历史”的说法错误。) 三、(每小题3分,12分) 9. B(羞:以……为羞) 10. D(动词,像,好像。A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B代词,你的;连词,表递进。 C代词,那里;语气词,可译为“啊”) 11.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 A(“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 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1)(他)反/转身快跑回答说:“为什么问名字/问名字干什么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重点词语:反、走、何以、斗、遂) (2)劝说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只在被劝说的人,也在劝说者自己。(重点词语:说、听、任、所说、说者) (2)抒情主人公想在梦中化为一只自由的飞蝶,又怕梅花的“幽香难觅”,(译句2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梅花的高洁清香,表现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的愿望和追求高洁/孤傲不群的情怀。(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