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两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15 20:48

22、A (3分)(A项,训:法则。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B项,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C项,指人在相互不认识情况下的偶遇。D项,“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此处可用“不屑一顾”。)
23、C(3分)解析 本题中,A项,成分残缺,在“放缓”后加“的困境”。B项,语序不当,将“26个”放在“残疾儿童”前。D项,搭配不当,“严重后果”与“附近房屋震动,多处居民住宅玻璃破碎”不搭配。
24、B(3分)解析 由“长堤”而“湖面”,由“湖面”而“苏堤”,由“苏堤”而“苏词”,由“苏词”而“西湖雨”,由“雨”而“雨中的断桥”。
25、C(3分)(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⑦为判断句;③④⑧为宾语前置句;⑤为定语后置句)
26、(4分) 答案 指凭借高度主观的,与大家感觉不同的感觉所发现的独特的审美意味。
27、4分)答案:就做一条小小的溪流吧 做不了参天大树 就做一个平凡的百姓吧 也一样绿遍天涯
28、(5分)答案 ①“望”最重要 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 ④景色都不相同 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29、(6分)答案:(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都有感情,在我们的传统中,对别人点滴帮助都应表示谢意。这是起码的礼貌,也是对爱心的尊重。道一声感谢能有多难?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懂得珍惜,实在说不过去。
(2)慈善捐助是一件利民之事,捐助者要不图虚名,只要自己资助的大学生能成为日 后社会的栋梁,这便是最大的回报。
(3)受捐助者为什么不报恩,原因尽管千差万别,但自卑心理却是相同的,如果我们强行要求他们报恩,只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自卑感,而这和通过资助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阴影的初衷恰恰是相矛盾的。
30、(3分)A  解析 A.“善”应为“和……交好”。
31、(3分)C  解析 ①是说文帝听了冯唐话后发怒,②是文帝对冯唐的询问,⑥是说文帝让魏尚重新担任云州太守。
32、(3分)C  解析 C.云中太守被削爵位原因应是他犯了错报杀敌人数的罪。
33、(10分)
(1)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难道没有私下的地方吗(难道不能在私下里告诉我吗)?(关键词:众辱、间)
(2)军队的战功、赐 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关键词:决、奏)
(3)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关键词:是日、节、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