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两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15 20:48

醴陵二中 醴陵四中
2015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答案
1、C脂(zhī)  呐(nè)  矩(jǔ)
2、C 解析:B项中“闵”—“悯”;D项中“骄”—“矫”;A项中“尝”—“偿”。
3、A  解析 A阿:均为高大的山陵;B.夺:前为改变,后为违背,耽搁;C.特:前为独,独自,后为特地。D.窈窕:前为深远曲折的样子,后为美好的样子;
4、B
5、B 解析 C项中《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
6、C
7、A 解析 B、C、D皆为借代。A项“日薄西山”是比喻,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B项容膝,指代狭小的居所;C项簪笏,指代官职;D项桑榆,指代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8、A.(A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C/D三项都为名词作状语)
9、B(D项与C项断章取义,文中以韩国抛弃汉字的事件作为“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的例证,这说明韩国应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因此,D项错误。A项应该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文化圈”故错。)
10、D(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及推断信息的能力。D项可在第二段找到答案;B项可从第四段首句找到答案;C项是对文意的整合,由第二段的末句和第四段讲述韩国社会抛弃汉字的事实推断出C项正确;D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乐沟通的前提——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
11、C(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
12、A.辩:通“变”。
13、C.(A:“羊角”此处意为“旋风。”; B:“众人”今指“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此处意为“一般人”; D:虽然,此处意为“虽然这样”。)
14、A.( B:表递进关系,况且/副词,将要;C:表修饰/表承接;D:介词,对于/介词,比;)
15、略
16、(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的真挚感情和内心的寂寞之情。(2分。怀念之情1分;寂寞之情1分。) 
(2)“冷”字写出了郡斋环境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内心之冷。正是在这种冷的心理感受中,诗人想到了栖居寒冷山林中的友人,要用热酒去安慰、温暖故人。  “空”字则烘托出一个秋气萧杀、落叶满山、全无人迹的清冷荒山,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之情,景与情两相呼应,浑然天成,构成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冷”与“空”的解释各2分。)
17、BD (3分) 解析 本题中,B项“只要……,就……”句概括不全,要欣赏王勃笔下的壮丽景色,还得要“赶上晴朗的傍晚”。D项“深深的遗憾”分析有误。要求两全对才给分
18、(5分) 解析 题干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阅读的区间,可以对④⑤两段的内容简单分层,然后看看每层写的是什么。
答案 ①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②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③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④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
19、(6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滕王阁满怀深情,非常欣赏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对滕王阁的兴废变化充满理解,对《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也感慨颇多。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作者登滕王阁的理由。
答案 ①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②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④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
20、(6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能表露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语句,这句话体现着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时要紧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 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
21、作 文(40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