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03 17:12
石室中学高2015—2016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A(A项以偏概全,“虚中见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而非诗歌写作的独特之处。)
2.C(A项,因果颠倒;B项混淆“或然”和“必然”,“语言不一定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D项张冠李戴,含蓄是引而不发,隐晦是有话不说。)
3.A(B项强加因果,结论是强加的,原文中没有依据;C项篡改文意,原文说艺术欣赏“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是并列关系,而“不仅……还”是递进关系;D项无中生有,“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鉴赏者必备的艺术修养在文中没有依据。)
4.D反,反推。
5.A(A项之: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则:表顺承,译为“于是,就”/表转折,译为“却,但是”;C项其:语气词,表反问,译为“哪里,难道”/助词,无实义。D项以:用来/因为;)
6.A(批判的是当时学风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
7.(1)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籍”、“过”各1分,句意2分)
(2)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开始败坏。(学者、师道各1分,句意2分)
8.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深沉凝重)(1分)
 简要分析:这首诗把真挚的友情、自己悲苦的人生遭际、深沉的爱国情怀与眼前的具体情境有机地熔铸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相似的风格。(3分)
9.(1)“入”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2分)“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2分)
(2)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2分)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2分)
10.(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1.AD(A“心胸狭隘”“唯利是图”牵强附会,不符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意图,“斤斤计较”只因对人民币的深度焦虑,为生活所迫。D“死亡现象频繁”只是祖母的观点,且是现象,不是原因。村庄并不缺乏“像血液一样奔突在村庄的肌体里”、“身强力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以,“劳动力减少”的说法有误。)
1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
第②段将故乡与“外面的世界”对比,突出了故乡的道路、房屋、景物等生活环境一成不变,停滞不前(2分)。
第③段将故乡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小城市”和“大都市”人们对比,突出了故乡人们的生活质量依旧低下:为温饱劳碌奔波,“为人民币深度焦虑”,淡漠孩子的教育,缺失精神文化生活(2分)。
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中,村庄多年来的“一成不变”给人以深刻具体的印象,更能启发人们深入思考(1分)。(大意对即可)
13. 从内容上看,这两者并不矛盾。作者认为乡村“一年一年还是老面孔”,主要是从居住环境落后和生活质量低下角度来说的。(2分)。祖母说村庄“一日一个样”,是从村民死亡现象频繁来说的。两者联系紧密,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更能全面反映村庄的现状(2分)。
(大意对即可,酌情赋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