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宜宾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12周周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22 22:19
宜宾市一中2013级高三上期第12周周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1. 试题分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
2. 试题分析:B项,该项对“生命意味的美”和“生态意味的美”理解和分析恰好与原文第四段中“第三”内容意思相反。
3.试题分析C项,原文第三段为“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4.C    5.B    6.D
【解析】4.试题分析: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5.试题分析:本句的意思: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
6.试题分析: B项,“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通顺1分)
(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2)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
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 图。(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3分)
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每点2分)
10.【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1. (1)A 3分 D 2分 E 1分,【解析】B“情感主线”的说法错误;C文中你的梦想是“偷幼獒还赌债”,故“对其逐讴歌”说法梦行为的讴歌不当;E不仅包含感激,还有信任。)
 (2)①通过环境描写,渲染紧张气氛,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2分)②“怕人”和“心安”构成对比,形成悬念,吸引读者。(2分)③同时也写出了人物的心情(紧张,即将得手的窃喜等)。(2分)
 (3)①潦倒落魄。欠下巨额赌债,无奈逃亡在外。②为改变境遇,去偷盗藏獒。借人们参与晚会之机企图盗取幼獒。③良知未泯。母獒的行为唤醒了他的良知;期盼结束流浪生活,与妻儿团聚。(每点2分,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4)观点一:小说现在的结尾更好。①具有开放性的结尾,使小说主题更耐人寻味,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②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凸显人物心灵面对选择时的挣扎。③照应开篇,结构严谨。
观点二:另一种结尾更好。①主题更清晰,更具艺术冲击力。②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泪水滑落”这一细节,表现出“你”感动、悔恨和心灵复苏的复杂情感。③情节发展上,是经过情感发展到最后形成的必然高潮。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