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1)【答案】答A 给3分,答D 给2分,答C 给1分;答B、E不得分。 【解析】B项,“不得已”显得梅汝璈所做之事是违背自己本性的,不当;C项还有“心理描写”;E项,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澄清事实,化解仇恨,宣传审判的历史意义。 (2):【答案】①他代表中华民族第一次站在审判国际战犯的军事法庭上。②他参与的这次审判耗时长、难度大、国际影响深远。③在国内、国际形势很复杂的情况下他慨然担负重任,在审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伸张了正义,维护了民族尊严。④作为一个国际法官,他目光远大,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充满大义和大爱。 【解析】完成此题不难,但要注意: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 (3):【答案】①以退为进,故意低调应对,吸引注意后才郑重亮明观点。②据理力争,面对蛮横的英国法官,义正词严,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阐明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③巧用幽默,矛盾激化之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新的却是荒唐而不可能实现的建议,既轻松了气氛,又反证了受降顺序乃是最佳座次的合理性。 【解析】此题有一定难度,考及口语交际中的论辩技巧。不过文中“力争座次”的相关内容可分三个阶段(三层),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还是可以概括出来的。 (4):【答案】作为法官,的确应该坚持“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不应该感情用事,以确保给犯罪嫌疑人以公正的裁决。从这个角度看,他悲壮誓言中表现出的爱国热忱似乎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但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法与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兼容的,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情、民意,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东京审判如果不能给东条英机等战争狂人以严惩,就会伤害热爱和呼唤正义的世界人民的情感。所以,梅汝璈并没有违背原则,反而极大地维护了司法公正。 【解析】此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事情的性质作合理的解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3分)(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湖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饶有兴趣: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饶有趣味:很有风趣,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汗牛充栋:藏书非常多。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14.A B搭配不当,“点燃”与“战争”不能搭配,可将“点燃”改为“引发”。 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D成分残缺,应在“饱受”前加“她” 15. 16.(5分)【解析】 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词语运用的准确,这又取决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把握和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而这又是当今学生缺乏的知识。如第③空,从第一句的原因分析就可推知下文是另一原因的分析,所以就可以填上“还有一个原因”之类的语句。 【答案】 ①这并非偶然 ②这就不难理解 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17.①整个创造性思维呈波动性发展趋势; ②四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低,五年级最高; ③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 六、写作(60分) 18、 18.作文:[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具体的参考立意:(1)成长需要各种营养(包括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如书本知识、师长教导与传授的经验、艺术与体育等);(2)要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如乐观、坚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