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15 20:38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 7题。
送吴筱轩军门序
[清]张裕钊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
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
后,若是义免乎?”
    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
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①之失,刻绳互竞,忿恨懻伎②,莫肯先下。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③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二公协恭同德,揖志以辑④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吾闻登州城阙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迷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
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虽二公,其亦韪裕钊为知言乎?其为乐岂有极乎?”
    【注】①酬酢(zuò):古时宴会上主向客敬酒叫“酬”,客向主敬酒叫“酢”,后即以“酬酢”指朋友之间的酒食往来。②懻伎(jizhi):忌恨。③心竞:以贤德相胜。《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臣不以心竞而力
争。”④揖:同“一”,“揖志”意为同心同德。辑:原意为协调驾车的马匹的行动,引申为治理,管理。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
  B.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
  C.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
  D.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觞为古代酒器。
  C.提督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D.公为敬辞,尊称男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勉励吴筱轩军门“实心任事”,与同僚“协恭同德”,保卫国防,以使“海隅清晏”,语重心长,极其恳切。
  B.作者对吴筱轩军门“以诚白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的处事原则大加赞赏。
  C.作者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D.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情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7.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5分)
  译文:
  (2)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5分)
  译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