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5分) 11.(1) 12.(4分)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场景描写和情感的试题,具体的场景描写显得真实可信;用旁观者虚拟的评说老头的行为,能写出人们对他的惊讶、怀疑和鄙夷。 13.(4分)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谈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析:这道题是对描写方式及其效果的考查,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既写出了戏剧效果,又凸现了人物性格。 14.(6分)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场景、结构、描写方式综合运用的试题。开头与结尾的用笔的繁与简构成对比。鉴赏题应用些术语是必要的。如“造出……氛围”,“为……铺垫”,“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笔舒缓,简笔急促”等等。 15.(6分)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探究题,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这个角度探究。也是引导考生关注弱势群体的一种方式,充分挖掘文学的悲悯情怀的一个渠道。 16.①首先,由歌德的话引出对“微博体”的反思。(2分)②接着,与古人文体比较,批驳“微博体”(1分);借用巴迪欧的说法,揭示“微博体”的实质(1分)③最后,指出评判艺术需要中国人的心里的尺,“微博体”不需要“心里的尺”。(2分) 17.①引巴迪欧的话,揭示了艺术的“民主”和“贵族”之间的悖论(2分);引巴迪欧的话为下文写微博的民主性与贵族型矛盾提供依据(或做铺垫,或引出下文内容,或将电影与微博类比)(2分);引用权威学者的话,有说服力(1分);丰富文章内容(1分)。 18.①对微时代微表达的否定(批判)(2分);微博体不探讨值得探讨的问题(2分);人们并不需要“心里的尺”,读者裹挟作者(2分)。 文科答案: 20.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 其 所 以 当 大 任 而 不 动 心 也。 2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2.①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23.AE (A项“赵云”应为“马岱”。E项原因应是担心叔父祈祷时被杀死灵魂会进入天堂) 24.(1)金锁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2分)这铭文与通灵宝玉的铭文相对应,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1分)从字面上看,这是好话,但用在薛宝钗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1分)宝钗最终守活寡,未能不离不弃,长寿又有什么用?(1分)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一句空话而已。(1分) (2)(1)张松(1分)。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1分),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暗诵如流(1分),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1分) 25.感性层面;知性层面;品位和识见层面。(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鱼”比喻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宋人,(1分)“江湖”比喻宋代的文化氤氲,(1分)两者相互融合,使宋人感觉到了一种会心的快乐。(1分) 27.当下文化停滞于感性层面和知性层面,(2分)宋代在品位和识见层面的审美具有超越性;(2分)借鉴宋代的审美经验,可以给当代审美带来新的风尚。(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