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Ⅱ 附加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 言 则 有 以 明 夫 道 义 而 于 天 下 之 事 无 所 疑 养 气 则 有 以配 夫 道 义 而 于 天 下 事 无 所 惧 此 其 所 以 当大 任 而 不 动 心 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1. 四书是指 2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魏延必反,因此秘授赵云锦囊妙计,假意对魏延忠心,待魏延真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之时,断其首级,以保蜀国稳定。 B.《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的爱情还没有完全展开就仓促结束,随着大佬殒命、二佬出走和爷爷离世,翠翠朦胧的幸福梦被迅速击碎。 C.《子夜》中杜竹斋在公债生意做到关键处时,投靠赵伯韬,这最后的一击使吴荪甫悲剧命运达到高潮,绝望的他曾举起手枪想自杀,但最终决定与妻子到庐山度假。 D.《欧也妮·葛朗台》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欧也妮生日的场景,通过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格拉桑一家的精彩表演,揭露了金钱社会的罪恶,暗示了欧也妮的悲剧命运。 E.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优柔寡断,在叔父为自己的罪行祈祷之时,他已经明确地知道叔父就是谋害父王的真凶,但因为害怕伤害母亲而错过了最佳的复仇机会。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铭文?请结合她的人生遭遇,谈谈你对金锁铭文的理解。(6分) (2)“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4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毕竟是宋人 李欣 宋人最卓绝的,是品位与识见。中国传统审美,有一点特殊,绝异于西洋,也绝异于时见。诗文书画乃至琴艺,或言志,或求韵,旨趣都在知性层之上。相当于知性层的审美即是才华与技巧,贬抑才气、技巧,就成了传统老观念。因此,知性层,而不是感性层,是汉文明传统审美起平线,停滞于此,就判成低。至于感性层的声色媚好、绮语、激情,更无论了。 宋代皇室也能超脱于感官的愉悦,乃至知性的眩惑。宋徽宗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嫌定窑的瓷器色泽亮白,锋芒耀目,弃置不用。他青睐的是汝瓷,有较为含蓄的天青色,或是更为沉着高贵的粉青。仅此一点,让迷恋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的清廷何以堪。 宋人的表达真好,无须动用更多字、更多词,甚至无须表达,已经懂得。懂得,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氤氲,就像鱼相忘于江湖。 宋人卓识不源于身份,源于文化。深厚的文化教养让他们意识到感官甚至知性的魅力与心灵中的超越倾向相冲突;而韵味、德行之所以总是让他们魂梦以之,因为后者所根柢的超越禀赋,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品性。宋人识见,与其说是一种禀好,毋宁说是一种尊严。 宋人如果活在当下,或许会孤独。活在典册之中则不然,德不孤,必有邻。宋代,在文化识见上最中国。温宋代之故,或可知当下之新。 25.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审美可以分为哪三个层面?试加以概括。(5分) 26.为何作者认为宋人的“懂得”就像“鱼相忘于江湖”?(4分) 27.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