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校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 C(“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2. B(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3. A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4.D(寐:觉悟) 5.B(B.主谓之间A.“而”:顺承;转折 6.C(“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错,原文是说“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借此表明不会说赵伐燕) 7.(1)齐国将士熟悉兵法,擅长战事。您如果要攻打齐国,就必须汇合诸侯各国的力量来对付它。(“闲”通“娴”、“习”、 “举”、“图”各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古代的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和朋友绝交,也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不需洗刷自己的名声。(“君子”“交绝”“恶声”“洁” 8.特点:雄伟壮观。(1分)作者运用衬托(1分)、夸张手法(1分)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以“怒涛”衬托其稳固(1分);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1分)。(5分) 9.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1分),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1分)。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成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也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1分),“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1分)。尾联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2分)。(6分) [诗词赏析]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玮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迈,“白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来的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 10.(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舳舻千里,荆旗蔽空。 11、(1)D(3分)C(2分)E(1分) 解析 A项,“不安于现状”“充满朝气”等分析依据不足。B项,“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不恰当。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 (2)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3)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解析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要从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主题揭示和下文的关系等几个角度分析。比如,工厂的环境是嘈杂的,表现了老人单调的生活状态,文章以此表现老人看到孩子玩铁圈后的向往之情;从后文老人到郊外滚铁圈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两处环境描写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情感。 (4)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铁圈是造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催化剂,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解析 作答此题,应先选择分析的角度。如果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可分析在文中反复出现贯串全文的“铁圈”的象征意义;如果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可分析“铁圈”与情节的关系,即“铁圈”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着“铁圈”展开的;如果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铁圈”与老人的关系,“铁圈”引起的老人行为心理的变化等。 12、(1)D(3分)C(2分)E(1分) 试题分析: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①出版了一部《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②创办了上海印刷学校,对中国印刷工业影响至今。③摸索出第一代照排书刊胶印印书的新路子。④整理印刷史料,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印刷学科部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5分,四点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目要求概括“在印刷方面做出过哪些重大贡献”,确定答题区间在第4.9.11.13段,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对评价性句子直接提取,对描述性句子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如根据“80年后,老人出版了一部《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可以提取概括出第一点,根据“万启盈只要有空就摸索第一代照相排字机的排版工艺,调整修理好一台废旧的日本照排机。他居然摸出门道,把过去仅用来制作地图文字的照排机用于书刊文字排版,摸索出第一代照排书刊胶印印书的新路子”可以提取概括出第三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①热爱专业,敢挑担子。鲐背之年依然积极工作,有时一天伏案七八个小时。②耿直敢言,正派向上。他“一辈子讲真话,屡教不改”。③爱国,关心时事。老人对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很是痛心,并进行批评。④乐观开朗,他对自己身处困境并不放在心上。(每点给2分,答对3分可给满分) 试题分析: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要做到:(1)概括出主要事件,从事件的表现中把握其形象。(2)注意细节描写。(3)关注传主所处的时代、社会和家庭背景。(4)注意传主和其他人的关系。作答时要结合任务事迹,尽可能把不同侧面都揭示出来,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如学问、心性、为人做事等方面,然后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示例一:认同。(2分)理由:①万启盈的坚持,是对美好的思想与品格的守护,而这不应改变。②万启盈的坚持,是对事业的执着,这使他冲破阻挠,克服困难,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③万启盈的坚持,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有力的鞭策,能激励我们走向成功。(理由每点给2分) 示例二:不认同。(2分)理由:①万启盈的坚持,使他被打成右派,被下放,既影响了生活,又影响了事业的发展。②万启盈的坚持,有时就成了固执,使他有时说话片面,不审慎,得罪人,造成与人关系的不和谐。③为人处世,有原则性地灵活一些,也是可以的,不必过于较真儿。(理由每点给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作答时要先明白无误的表明观点,然后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注意合理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