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02 10:01
高三期初联考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B。  错误:A.揩油(kāi), C字帖(tiè), D.便笺(jiān)。
2.答案B。  错误A.“登陆”改为“登录” ,C.“题名”改为“提名”,D.“决窍”改为“诀窍”。
3.答案A。A,“宿命”指生来注定的命运。B,“经过”应为“通过”。C,“文不加点”指文思敏捷,无须修改。D,“马齿徒增”为自谦之词。
4.答案C。错误,A.句式杂糅“把……作为”和“以……为”混用。B. 不合逻辑“自控窗帘”“灯光”“热水系统”不属于家用电器。D. 词序不当“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改为“当即向患者家属道歉”。
5.答案A。
6答案:台风“苏迪罗”来势汹汹,福建海陆空交通受阻。(4分)
7答案【示例】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裤子错发成了裙子,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裤子已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裙子寄回,地址是XXXX,邮资由我们承担。欢迎再次惠顾。(5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语言简明得体能力。根据题中所给的语料,考生需要答出四方面内容:一是说明失误的事情,二是表明歉意,三是裙子要集回的地址,四是表示诚心,欢迎再次惠顾。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8.D(A 、“悲剧净化借助悲剧这种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文学样式”错,“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修饰的是悲剧故事,而不是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张冠李戴。B、“所以其人格变得统合”错,应该是“最终使其人格变得统合”。C、“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无能为力”错,应该是“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看起来似乎无能为力”。)
9.A(B 、“时间久了”有误,原文是“在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两个概念不对等,曲解文意。C、“情绪一般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错,应为“一切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D、应该是“悲剧在对生命力受阻的暴露中,使生命力的发挥改变了方向,从朝向固定的满足欲望的目标努力,变成沉思这一努力的失败和发泄受挫的痛苦”)
10.可能的问题示例:
①这种心理治疗的疗效到底有多大?(或者是否可以治疗更多的心理疾病?)
②这种治疗 手段能不能大众化?

   (说明:①根据原文“悲剧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那就说明它的疗效有待实践证明。②是根据常识,悲剧不是大众化的文学样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共20分)
11.答:由天气的多变引出下文“我”的情绪起伏,也与文末对冬天景象的想象进行呼应。
12.(1)答:.我的思考让我内心不得安宁,所以是折磨;.但是活跃的思维又能带给我快感,所以是享受。(关键理解“折磨”与“享受”这两个词。每处一分。)
(2)答: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地表达了都市的繁华丰富(或把都市粉装比作浮夸的辞藻)(1分);并指出这样的繁华并不能体现一个城市最本质的东西(或:繁华只是表面的形式,沉静平实才是生活的实质。)(1分)。
13.答:(1).老人生活清贫但有尊严,但这样的尊严最终崩溃。(2分)
      (2).插入老人的描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与意志的思考。(4分,从内容、结构、主题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一点2分。)
14.答:与上文老人的悲哀形成对比。(1分)同时也喻示这样的欢乐是麻木与短暂的,因为人在浩大的宇宙面前只是一瞬。(2分,注意,答成“反应了人们的冷漠与缺乏同情心”之类的意思不得分。)
15.答。合适。文章通过对一个老人身体与精神的衰败描写,表达了对年轮增长的忧虑,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在宇宙面前,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年轮留下的印记也应该是如冬天般沉静而有尊严。
  【或:不合适。文章表达的是人生繁华褪尽后生命尊严的显露,而年轮的印记指的是岁月留下来的痕迹,两者间关系不密切。】
(主题2分,理由2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 20题。(19分)
16.D。(间:闲暇。)
17.B。( B而:表转折。   A焉: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   C于:介词,在;介词,到。  D之: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8.B。(后一句有误,“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原文并未有此含意)
19.答案:
乐 与 苦/ 相 为 倚 伏 者也/ 人 知 乐 之 为 乐/ 而 不 知 苦 之 为 乐/ 人 知 乐 其 乐 /而 不 知苦 生 于 乐 /则 乐 与 苦 相 去 能 几 何 哉
20.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樵夫的歌声从树林里传出来,他就拍打石头来唱和,没有谁懂得他的乐趣。(采分点:“拊”、“和”,句子通顺1分。)
②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采分点:“虽”、“窜伏”、反问句式,句子通顺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21.结尾三句起着突转(或急转)作用(写出内容或感情的转或变即给1分),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2分)
 
22.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每一手法、简析各1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23.孟子的“性本善”或“性善说” 和荀子的“性本恶”或“性恶说”(2分)
24.叶适一方面批判了孟子性善论的片面性,认为以心性为宗主的结果造成了性与客观事物的相互脱离,也就违背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内外交相成之道”。一方面对荀子的性恶论有一定程度的肯定,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启伪化性”、去恶为善,最终可以起到“为恶而不为善”的作用。(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