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6-22 21:59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山雨  
(翁卷)
一月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12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泯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造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弗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鱼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释】①楗:遏制、堵塞。     ②渎(dú):沟渠。       ③埭:(dài)堵水的土堤。
 ④陂(bēi)、潢: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chī):植物名,俗称芋头。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2分)
  A、沱江自泯而别                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 名著阅读(4分)
6、《格列佛游记》中,在利立浦特,格列佛表示:“我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格列佛做了一件什么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2分)
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李逵打死殷天锡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8分)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找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
苏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子纹丝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 “九、八、七……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的院子,一堵空墙,一棵老极了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六”,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上还说你就快好了。
喝点儿汤吧!”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幅‘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吗?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吹雨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 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很久。
“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墙,织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过来靠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还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着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什么凤刮得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选文有删改)
8、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处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语言运用(共12分)
12、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共12分)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4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冯有时、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赵安娜、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王笃志、刘致远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①_____________          _   
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②___________。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③___________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④__________          ,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句,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4分)
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
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
示例: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       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①姓名:________, 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姓名:________, 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