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6-26 10:54
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它内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外显于中国人的行为之中。古往今来,“和平”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之中。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的“和平”理念表现在多方面:其一,“为万世开太平”思想。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关于这四句,有关解释较多。后两句的大意是,士人应继承和弘扬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为开创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二,阴阳和谐思想。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均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建立太平的社会。道家著作中的“和”,一般指阴阳和谐、阴阳平衡等。在道家看来,自然界阴阳平衡,就会万物并生、禽兽繁盛。人类社会也一样,阴阳平衡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其三,兼爱非攻思想。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的重要思想之一,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认为,兵器是罪恶之物,战争是凶险之事。战乱祸国殃民,涂炭生灵。因此,墨子反对战争,倡导建立太平社会,只能靠兼爱。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其四,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中国古代的兵家是以战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他们大多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认为,战争不是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战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也反对战争,主张不得已才用兵。唐代兵家李筌的《太白阴经·贵和篇》讲的更明白:“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这些说明古代的兵家多非好战之人,不崇尚战争,正如所谓“自古知兵非好战”。
中国传统文化是可以说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文化。中国的农民长期定居于一方,以土地为生活的根本,以种植农作物为衣食来源。因此,喜欢和平安定、没有战乱的社会。中国文化是“和平”文化,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爱好和平,不喜欢战争,以战争为例外,对外只有防范之意,无扩张掠夺之心。从古至今,崇尚稳定,追求社会的均衡与和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祈求天下太平;而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崇尚漂泊冒险精神。有的学者则认为,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如李大钊认为:“东人之日常生活,以静为本位,以动为例外;西人之日常生活,以动为本位,以静为例外。”
和平与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对对立结构。中华文明以农立国,崇尚“和平”,厌恶战争。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为“举世惟一的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而现如今,复兴中华民族、建设文明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希望。我们应该继承和平主义的优秀传统,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与世界各国构建合作共赢、相互依存的新型国家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当代世界的“天下太平”作出新的贡献。
(摘编自何星亮《中国古代崇尚和平,厌恶战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和平文化元素表现在古往今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由于中国农民长期定居,以土地为生活根本,以种植农作物为衣食来源,所以害怕战争。
C.有学者认为对中国人来说战争并非社会发展的常态,中国人对外只有防范之意,无扩张之心。
D.与世界各国构建合作共赢、相互依存的新型国家关系,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的优秀传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和平乃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再阐述其表现形式,追述原因,逐层递进。
B.文章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阐述和平文化理念的表现,列举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很有说服力。
C.文章分析原因时将东西方的文化特点、日常生活进行对比,增强了观点的鲜明性与深刻性。
D.文章末段联系现实,论证了和平发展理念的当下意义,使文章更具有时代感与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争是凶险之事,只有做到兼爱,才能做到非攻,真正实现和平,这是中外兵家达成的共识。
B.中国兵家一致认为战争不是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战术,兵家本质都是爱好和平的。
C.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人类的日常生活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D.一带一路的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一致,将为当今世界实现和平作出新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积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应共同探讨建立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政策制度体系,营造国际合作环境,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应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让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这两个轮子有序转动起来;中国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正能量。
(摘编自张宇燕《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材料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跨境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和11.9%。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分水岭,此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速。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25.4%的峰值后,2017年降到22%。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6.32%,近10年在波动中维持,2017年为6.65%。跨境直接投资规模2007年达到18938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 2017年年均增速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格局发生变化。从内容变化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货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更大,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达到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3.2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应上升,占比从2008年的19.9%上升到2017年的23.2%。从格局变化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的比重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展到与发达国家接近,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从理念层面看,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由贸易理念正受到所谓“公平贸易”理念的挑战。从规则层面看,新的经贸规则从以往的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深度拓展。从治理平台看,多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未果,但区域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平台,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多边组织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摘编自隆国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材料三:
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对于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建设,优先选择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合作项目,努力做到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同时,要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维护等配套支持。应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一带一路”参与国开展投资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供货渠道、物流、电子支付和商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和标准建设。应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的作用,深化与各参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合作,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应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境外金融风险防范,全面提高境外的资金安全保障和应对金融风暴的风险能力。
(摘编自王颖、李计广《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增添动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理解其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B.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中国将以平等为基础、开放为导向、合作为动力、共享为目标,主导全球经济治理,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一带一路”的合作开发,不能只将当地百姓急需的合作项目建设完成了事,还要加强建设中以及建成后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维护等配套支持。
D.金融支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深化与各参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合作,在促进合作的同时要防止境外金融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金融风暴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到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均呈下降趋势。
B.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服务贸易增速下降幅度要远低于货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
C.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因此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甚至个别年份超越发达国家的表现。
D.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它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所谓“公平贸易”理念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由于经贸规则的拓展延伸需求。
6.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菊英的出嫁
王鲁彦
菊英离开她整整十年了。这十年中她不知道滴了多少眼泪,瘦了多少斤肉了,为了菊英,为了她的心肝儿。
人家的女儿都在自己的娘身边长大,时时刻刻倚傍着自己的娘,“阿姆阿姆”的喊。只有她的菊英,她的心肝儿,不在她的身边长大,不在她的身边倚傍着喊“阿姆阿姆”。
她能知道她的菊英现在的情形吗?菊英的口角露着微笑?菊英的眼边留着泪痕?菊英的世界是光明的?是黑暗的?有神在保佑菊英?有恶鬼在捉弄菊英?菊英胖了?菊英瘦了?或者病了?——这种种,只有天知道!
但是菊英长得高了,发育成熟了,到了十八岁的时候想要一个老公,她相信是必然的。他会给菊英许多温和的安慰和许多的快乐。菊英灵魂有了依附,便会快活起来,不至于再陷入危险的地方去了。于是菊英的娘把女儿的责任照着向来的风俗放在自己的肩上了。
为这事,她已经耗费了许多心血。五六年前,一听见媒人来说某人要给儿子讨一个老婆,她便要冒风冒雨,跋山涉水的去打听。于今,她心满意足了,她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女婿。因了媒人的说合,她已和他的爹娘订了婚约。他的家里很有钱,聘金的多少是用不着开口的。四百元大洋已做一次送来。她现在正忙着办嫁妆,她的力量能好到什么地步,她便好到什么地步。这样,她才心安,才觉得对得住女儿。
菊英的爹是一个商人,手头已有数千元的积蓄。菊英的娘对于穿吃,非常的俭省。虽然菊英的爹不时一百元二百元的从远处带来给她,但她总是不肯做一件好的衣服,买一点好的小菜。她虽然多病,但总是不肯雇一个女工。她以为自己是不要紧的,不论多病或不寿。她以为要紧的是,赶快给女儿嫁一个老公,而且都要热热闹闹阔阔绰绰的举办,尽她所有的力给菊英预备嫁妆。这是她的责任,又是她十分的心愿。
哈,这样好的嫁妆,菊英还会不喜欢吗?人家还会不称赞吗?你看,哪一种不完备?哪一种不漂亮?哪一种不值钱?大略的说一说:金簪二枚,银簪珠簪各一枚。金银发钗各二枚。金戒指四枚,又钻石的两枚。手镯三对。四季衣服粗穿的三套四套,细穿的各二套。
吉期近了,有许多嫁妆都须在前几天送到男家去,菊英的娘愈加一天比一天忙碌起来。一切的事情都要经过她的考虑。尽管日夜的忙碌,她总是不觉得容易疲倦,她的身体反而比平时强健了数倍。
她心中非常的快活。人家都由“阿姆”而至“丈姆”,由“丈姆”而至“外婆”,她以前看着好不难过,现在她可也轮到了!邻居亲戚们知道罢,菊英的娘不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
“是的呀,喜期近了呢,我的心肝儿!”她暗暗的对菊英说,“你到他的家里去,做‘他的人'去!让你日日夜夜跟着他,守着他!欢欢喜喜的明年就给他生一个儿子!对于公婆要孝顺,要周到。给娘争气,给自己争气,牢牢的记着!……”
音乐热闹的奏着,渐渐由远而近了。住在街上的人家都晓得菊英的轿子出了门。菊英的出嫁比别人要热闹,要阔绰,他们都知道。他们都预先扶老携幼的在街上等候着观看。
最先走过的是两个送嫂。她们的背上各斜披着一幅大红绫子,送嫂约过去有半里远近,队伍就到了。
为首的是两盏红字的大灯笼。灯笼后八面旗子,八个吹手。随后便是各色纸童,纸婢,纸马,纸轿以及许多纸做的器具。后面才是菊英的轿子,轿后十几个人抬着一口小小的棺材,四面结着彩。后面跟送着两个坐轿的,和许多预备在中途折回的,步行的孩子。
看的人都说菊英的娘办得好,称赞她平日能吃苦耐劳。她们又谈到菊英的聪明和新郎生前的漂亮,都说配合得得当。
这时,菊英的娘在家里哭得昏去了。娘的心中是这样的悲苦,娘从此连心肝儿的棺材也要永久看不见了。菊英幼时是何等的好看,何等的聪明,又是何等的听娘话!但是,天呵!为什么不留心肝儿在娘的身边呢?那时虽是娘不小心,但也是为的她苦得太可怜了,所以娘才要她跟着祖母到表兄弟那里去吃喜酒,好趁此热闹热闹,开开心。谁能够晓得反而害了她呢?
去了八日回来,她咳嗽了几声,娘没有留意。谁知过了一天,她咳嗽厉害了,声音有点哑了,娘很担忧,忙去摸她的头,她的头发烧了。娘连忙喊了一只划船,带她到四里远的一个喉科医生那里去。医生的话,骇死了娘,他说这是白喉,这是一个可怕的名字!娘听见许多人说,生这病的人都是一礼拜就死的!
娘虽然不大相信西医,但是眼见得中医医不好,也就不得不去试一试。首善医院是在万邱山那边,娘想顺路去求药,便带了香烛和香灰去。
但是,命运注定了,还有什么用处呢!咳,娘是该要这样可怜的!下半天,她的呼吸渐渐透不转来,就在夜间十一点钟……天呀!
(选自《柚子》,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母亲为已去世的女儿办了一场冥婚的故事,体现了当时乡村文化的愚昧、落后,也看出了作者对冥婚这一陋习的抨击。
B.作者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文章第三段通过十个问句,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美好生活的期许及现实生活的无奈。
C.菊英娘看到中西医对菊英的喉病都没有效果,于是就带香烛香灰去庙里求“药”,这体现了封建迷信对当时民众影响之深。
D.小说中“菊英离开她整整十年”“轿后十几个人抬着一口小小的棺材”暗示了菊英的婚姻是一场冥婚,显示出作者构思的匠心。
8.结合菊英出嫁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菊英娘的形象特点。(6分)
9.小说在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