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12-02 17:05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纷繁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遨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 《乡土中国》一书源自作者费孝通对中国社会的犀利洞察与扎(zh)实调研,其中的分析鞭辟(pì)入里,为了解中国社会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C. 蔓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g)惑;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丑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D. 宋代以后,一般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都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huì),改天换日,只有老百姓实在穷而无告,才会铤而走险,揭(ji)竿而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亮程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观察着他所生活的家园,细微体察着周遭的一切。(甲)虫子、鸟、蚂蚁、狗、树、阳光、风、土墙……以及人,在他的笔下都不再是寻常的存在,他写他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人、生活和生命的常态。其文字朴实理智、充满哲思并又不刻板严肃,探究平常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乙)读之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他是名副其实的“乡村哲学家”。
刘亮程先生的作品也是中学、大学语文课程十分重视的名家作品,(丙)他的《鸟叫》《我改变的事物》《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篇散文作品入选全国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不仅如此,在语文阅读试题中也经常出现对刘亮程先生作品的赏析。更有众多书迷节选作品中的句子集结成语录收藏。足见其作品受欢迎程度甚高。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体察 B. 并 C. 名副其实 D. 集结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B.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5.自闭症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理解的、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从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阅读下面的“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宣传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该宣传画的内容。(不超过30字)
6.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语境,补写小彼得妈妈的一份账单,要求内容贴切,含义深刻。
小彼得今年10岁,是一个商人的儿子,他常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转悠。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 60 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琴,因缚弦七条,又名“七弦琴”。在有关古琴的所有记载中,其只称为“琴”,后来因为“琴”的概念被广泛化,以琴为名的乐器很多,如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因此,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人们有感于“琴”的历史悠久,所以于20世纪初才把“琴”称为“古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之久。同时,古琴也是最具人文内涵,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体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神髓的乐器。作为修身正行之器,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之首。嵇康《琴赋》中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琴在最初,并不是一件演奏乐器,而是为巫术服务的法器。当代琴家葛翰聪先生提出“琴与巫的一体化”观点。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也提出了一个证据:“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所藏的七弦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的七弦琴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琴器实物,而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没有琴徽,所以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因此音乐表现力比较弱。又例如琴腹的共鸣腔较大,琴板较薄,所以声音洪亮,比较适合室外渲染声势所用。而琴的形制比较小,尾部有一木条,刘承华先生认为这是为了适合抱弹,而不仅是放在案上卧弹,尾部的木条是方便琴手的握持。这些特点都不利于发挥乐器的音乐功能,却恰恰是巫师琴的优点。”所以刘先生得出结论:“古琴最初是„寄生于巫术,它的第一个传统,只能是巫师琴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乐文明的形成,琴逐渐从神秘的巫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琴的美丽诗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关雎》)“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小雅·鼓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从这些句子里能看到,琴已经从巫师或者贵族的手中渐渐深人到民间了。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华民族的宽容、谦逊、崇尚自然等精神品质和古琴清和淡雅、超然物外的特质相通,于是古琴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而不仅是一种悦人舒心的乐器。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娱乐性需求,甚至与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有所脱节,导致喜琴者少之又少,并多为自娱自赏。古琴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潮流巨变,中国兴起了许多新式的学堂,开授以西方音乐为主的课程,西方音乐文明成为主流,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审美,本来就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更是备受冷落。
而后中国经历了数番战乱,琴人们颠沛流离,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弹奏古琴,发展古琴艺术。“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噩梦,人们以为破旧便可立新,于是“破四旧”的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古琴被视作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乐器而遭受到激烈的批判和损坏,许多传世的名琴被摔毁,大量珍贵的琴谱付之一炬。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冒着危险极力保住了明代名琴“飞瀑连珠”。后来,顾先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继续偷偷地发掘古谱并进行琴学研究写作,完成了琴学巨著《琴学备要》,此书后来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7. 下列对材料中“古琴”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古琴又名“七弦琴”,以琴为名的乐器有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特指意义。
B. 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而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C. 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说明了古琴作为乐器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乐器功能,恰恰是“寄生”于巫术,于是提出了“琴与巫的一体化”的观点。
D. 19世纪末20世纪,西方音乐文明在中国成为主流,它冲击着古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也使中国传统音乐审美受到了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琴音乐表现力较弱,因其没有琴徽,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这在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上能找到证据。
B. 我国诗经中有众多描写古琴的优美句子,这恰好证明了古琴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入民间,它不再只是巫师或贵族手中的专利了。
C. 学习古琴,只能依靠老师的口传心授,它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记录下的是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
D. 《琴学备要》由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所著,是一本对于古琴研究极具价值的理论著作,它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琴在传承中逐渐衰微的原因。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