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南北朝之时,侠客的书写开始出现在诗歌中。魏晋诗歌中的男侠大多是边塞的少年侠客。他们的特质,总是自恋、爱美、高傲、挥霍无度、重友情而不重金钱、轻死生,甚至可以为友人或知遇者而牺牲生命。然而,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大多是诗人的想象之作。到了唐朝,这种书写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改变促成了侠客诗风的发展高峰。唐朝诗歌的侠客传统,主要出现在边塞诗中。 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大多是胸怀大志的少年侠客,也有些是住在西北边境、生活浪荡、喜欢逞凶斗狠的游侠儿,还有些则是在长安、洛阳犯案之后逃到边塞的侠客。然而,当他们眼见西北外族入侵而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体内的另一种侠客情怀爱国 随之兴起,因而他们毅然从军报国。唐朝边塞诗,就有许多作品是在描写侠客的从军报国。 然而,对许多诗人侠客而言,从军只是纯粹的爱国表现。许多诗人与侠客甚至是反战的。从汉末到唐初,长期以来一直是战争频仍的乱世。到了盛唐,又因中亚与拓展疆域的政策而长年征战。到了中晚唐,更因为去史之孔与藩镇割据,内战不断。俠客与诗人,甚至是平民百姓早已厌倦而害怕战争。在唐朝边塞诗中,许多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与俠客的厌战与反战的心态。特别是晚唐,除了内战之外,还有外族入侵。藩镇割据与内战的长期消耗,使士兵与人民,不管是在实质的体力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无法抵抗外族的入侵,因此有许多作品不仅主张反战,甚至大胆直言以投降的方式来争取和平。 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报恩,尤其是报知遇之恩,《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就已是俠客特质的标签。而这个特质,对诗人俠客也不例外。高适报答哥舒翰即是典型的例子。侠客复仇,不管是为知遇者,为友人、国家、正义,还是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侠客复仇,并不是文学所虚构出来的。从史料得知,从春秋战国到汉魏六朝,甚至到了唐朝,复仇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虽然复仇是侠客用来展现俠义精神的重要行为,但男性侠客与女性俠客在复仇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男俠可以为知遇者、为朋友、为弱小、为国家、为正义、为自己复仇,但从来没有为家人复仇,而诗歌中的女侠,只为家人复仇。 唐朝边塞诗有许多作品是描写诗人如何仰慕侠客的行为,如何借由从军以及打猎、放鹰等行为让自己感受侠客的豪放与英男,从而想象自己就是侠客。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古代诗人总是向往侠客情怀?这是因为侠客精神长期以来对诗人有激励作用,尤其是诗人受到挫折之时。在这些困顿挫折的生活中,侠客精神就经常被诗人拿来作为疗伤止痛的抚慰。 除了少数诗人如李白善于剑术武艺之外,多数诗人都是文弱书生,他们应该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弱体质是不可能与真实的侠客相比的。由此可见,唐朝侠客诗风中所谓的侠客,并不是与职业有关,而是指那些具有侠客特质的人。所谓的侠客特质,一言以蔽之,侠之大者,不在于武,而在于侠。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的侠客书写,从魏晋开始,到了唐朝达到发展的高峰。唐朝侠客诗风主要体现在唐朝的边塞诗中。 B.唐朝侠客诗风改变了魏晋时期边塞诗多流于诗人想象的传统,常见的主题有从军报国、厌战反战、报恩复仇等。 C.唐朝侠客诗风的侠客,指那些具有行侠仗义、重友情、讲义气、爱国等等侠客特质的人,泛化为一种精神气概。 D.唐代边塞诗人将英雄之梦寄托在诗歌之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追求、理想、情怀、愤懑以及对民主平等的向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 A.少年游侠是唐朝侠客诗风的闪亮主角,这些游侠主要包括胸怀大志的侠客边塞游侠、犯案侠客等。 B.唐朝诗歌中描写侠客从军报国的作品注重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价值取向与国家民族大义结合在一起。 C.诗人想象自己是侠客,将自我意识投射到咏侠诗中,是>了寄寓自己困顿挫折的苦闷压抑心理。 D.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为正义、为知遇者,甚至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称颂的侠客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侠客复仇既可见于文学作品,也可见于历史史料,从春秋到唐代,这种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 B.唐代游侠文化随着阶层和阶段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盛唐时期见报国情,晚唐时期则见反战心。 C.诗歌中侠客的身影既有男侠也有女侠,不同的是:男侠从来不为家人复仇,女侠快意恩仇只为家人。 D.诗人虽然文弱,但并不妨碍他们幻想自己成为侠客,因为侠之道在于侠之精神,而不在于武之技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曰 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D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过往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中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雨巷中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时常,我会把青瓦当作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杨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还有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都喜欢。 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还有戏院、宗祠、寺庙等。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故乡的低语、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其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牵念和惆怅,玲珑着骨子里的穷苦和孤傲。 雨声敲打出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不禁自问有谁能掩盖掉喧嚣,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或许,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依然是我们永远的家。 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至少于我而言,青瓦上的故乡是留存下来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透露出最软的乡情、最硬的风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 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 C.作者赋予“青瓦”丰富的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等。 D.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第10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5.赏析文中第6段画横线的句子。(5分) 6.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和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等,都会成为其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的环境质量,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该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以及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3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外,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选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3月27日)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从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经济日报》记者郑彬,2017年5月3日)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的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的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选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这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B.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市场秩序”“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C.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经营者的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景点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 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其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新近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这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划具有主导性的意义。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对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对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对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E.三则材料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情况,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