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广陵太守,以高弟入为右扶风,迁太仆。 万年廉平,内行修,然善事人。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及吉病甚,上自临,问以大臣行能。吉荐于定国、杜延年及万年,万年竟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八岁病卒。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树,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州刺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节选自《汉书•陈万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B.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C.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D.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高弟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一是指高中皇榜,科举中第;二是指官吏考绩优等,本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 D.掾史是古代官名,橡与史的合称,汉衙署分曹办事曹有掾与史,掾为长而史次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万年生性廉洁公正,注重自我修养,所以能够和善友好地对待他人,这个性格特点也是他后来加官晋爵的主要原因。 B.丞相丙吉临终前向皇上推荐了陈万年等人,陈万年最终代替于定国担任御史大夫,直到八年后因病去世。 C.陈咸做事的作风与父亲完全不同,并且直接陈说父亲的作风是谄媚权要,自己是不会学的。 D.石显抓住陈咸泄露国家机密的把柄,上报皇帝,陈咸因此被投人监狱,后来减去死罪,剃去头发做苦役,并被贬为平民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 (2)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词作以一长一短的对比开篇,歌短而恨长,两个“长恨”的叠用使别恨愈发绵长不绝。 B.“短歌行”是乐府曲名,多为饮宴席上的歌辞,这里提及“短歌”,一方面与“长恨”相对,另一方面则是应题中之景,暗合席上之意。 C.“余既”三句全部化自《离骚》诗句,接下来写沧浪之水是与屈原相关的典故,意在表明词人对屈原的无 比怀念。 D.“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两句,词人以夸张的手法颠覆了对世间轻重的常规看法,其中“毫发”指个人琐事,“泰山”指朝廷大事。 E.词的下片,词人由傲世转向自适,表明词人把握当下、珍视己身的生活态度。 15.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并分析说明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蜀道难》中呼应开头,又以感叹结尾,可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句子是“ , , ”。 (2)刘禹锡《陋室铭》的中心句是“ , ”,此句表达了陋室主人髙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