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10 10:02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济学如此解释供给侧
余丰慧
①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②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根据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数据,2014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52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为738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多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障,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人均收入每年增长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每35年翻一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美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左右。
④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在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距。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较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个国家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着其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⑤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真正的原因却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是由于来自日本及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事实上是,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放缓。
⑥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并获取最好的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率。
⑦因而,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B.一项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考虑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的关键。
C.只要是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务的国家,那么这里的人就一定会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D.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是有了工会或是出台了最低工资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紧扣生产率的问题,着重论述了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重要关系。
B.文章第②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
C.文章第⑤段用美国和日本的生产率作对比,来说明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
D.文章最后一段呼应标题,表明作者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可以用来解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
B.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占据次要地位。
C.决策者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等措施,提高了生活水平,因而提高了生产率。
D.作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睡着了的小孩,做梦还在抽噎。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说不清,道不明。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张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衣服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鞋业的快感控制着她。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的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的女神一样了。她紧搂着她姐姐的腰,她们一齐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待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原载《美国作家短篇小说选》,葛林译,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为“一小时的故事”,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小时内得到充分的展现。
B.小说的结尾颇为精妙,医生认为马拉德夫人见到丈夫活着回来,乐及猝死,而其实她是因自由的打算落空,情绪的大起大落而猝死,具有反讽意味。
C.小说对马拉德夫人的丈夫布兰特雷•••马拉德着墨不多,但透过马拉德夫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
D.本篇小说情节跳脱了其他小说起承转合的结构思路,只是在结尾处有情节突转,重点刻画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细腻的心理变化。
5.请分析文章第五段的作用。(5分)
6.有人评价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的猝死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代古典文学大师赵逵夫:“乐育英才亦解颜”
初冬和煦的阳光透过窗纱,越过窗边的盆栽与厚厚一叠论文,暖暖地洒遍了这间书房。书房堆满了书,正中悬挂的匾额上镌刻“滋兰斋”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滋兰”一词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用栽种春兰与秋蕙,来比喻为国家培养人才。
年逾古稀的赵逵夫教授是这间书房的主人。赵教授个子不高,虽已两鬓染霜但依然精神矍铄,性情谦谦温和慈祥。身为古籍整理所名誉所长、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他,以研究古典文学、古代文献并取得诸多重大研究成果而闻名海内外学术界。赵逵夫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赵逵夫先生第一次在古典文学界引起震动,正是为屈原“正了名”。
“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有二十多所高校的学者们联合编纂了一本书,叫做《屈原生平考编》,在由日本学者铃木修次写的导论中,提出了屈原名下的作品是由当时南方蜀地民歌改编,由不知名的多数人集约而成。如此的屈原否定论 ,毫无疑问同时否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抒情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把屈原这座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给 炸平 了。”赵逵夫如此回忆当时的情景。
看到这本书后,当时正在攻读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赵逵夫决定要做些什么。随后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运用了音韵、文字、训诂、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完成了《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兼论三闾大夫的职掌》这篇论文,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在1983年大连举行的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上,会上专家认为此文驳斥了屈原是传说中人物的论点,维护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历史地位。
日本学者,著名楚辞学家竹治贞夫盛赞此文“发微阐幽,开显千古之秘,令人佩服”。据悉,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达维给以高度评价。季羡林先生当时也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
随着在屈原问题上的崭露头角,赵逵夫随后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独具一格研究方法,攻克了中国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全国先秦文学研究中的显著地位,并先后当选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和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
“我在每一次授课和讲座中都讲,不要觉得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没有用,要深入学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会铸造我们民族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心,同样什么也干不成。”谈话时一直和蔼可亲笑眯眯的赵逵夫教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理念时变得分外认真。
正是这种“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赵逵夫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的研究培养出了一支遍布全国的新锐力量。至今为止赵逵夫教授已经培养了40余位博士,其中有20余人也已经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教授。
赵逵夫教授现在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每周他还会为他的6名博士生上课。这位屈原的仰慕者,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赵逵夫教授在一本诗集中找到了自己曾写过的一首诗:“三尺讲台万仞山,从容站定岂无难?伏中亭午寒冬夜,乐育英才亦解颜。”这位偏居一隅的大师,早已于历史深处筑起了一座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承的丰碑。
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和表达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从赵逵夫先生的书房写起,意在通过这样的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赵逵夫先生研究屈原作了铺垫。
B.赵逵夫先生的书房名为“滋兰裔”,用屈原栽种春兰与秋蕙的典故来表现赵逵夫先生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C.文章多次写到赵逵夫先生与屈原的渊源,对于屈原文学的研究可以算作他事业上的成就,但对于屈原本人,赵逵夫先生却持保留态度。
D.赵逵夫先生凭着“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乐育英才”的他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们联合编纂的《屈原生平考编》否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抒情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刚刚毕业的赵逵夫看到这本书后决定要为屈原“正名”。
B.在1983年大连举行的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赵逵夫的论文驳斥了《屈原生平考编》一书中的所有研究观点。
C.在屈原问题上崭露头角后,赵逵夫先生随后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攻克了中国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
D.赵逵夫先生认为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他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
E.至今为止赵逵夫教授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9.本文结尾引用了赵逵夫教授自己写的一首小诗,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好处。(4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