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 ⑥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⑦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⑩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11 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12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13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14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15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摘自《美文》2007年第12期) 1.(概括能力)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4分) 2.(理解词句、语言表达能力)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的样子”时的反应。(2分) 3.读第11 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4分) 4.试分析第15 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写法分析能力。答题提示:这类题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 参考答案 1.(4分)温暖的游乐场、心疼的目光、枕边讲故事、教我写毛笔字。(每空1分) 2.(2分)提示:从神态、动作两方面作具体描写,描写内容要能准确表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内疚、歉意、自责等心理或感情,各1分。 3.(4分)要点提示:表现母亲对父亲的怀念,对丈夫早逝的痛惜;侧面表现父亲对“我”的爱;表现母亲为儿子的成就而自豪,对当年父爱的理解。(只要答对其中的2点即可,每点2分) 4.(4分) (1)主题方面:内容上凸现慈祥的父亲对“我”的那种无私的爱,也是“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点明主旨,深化中心。(2)结构方面:结构上首尾照应,深化父亲慈祥的形象,总结全文。 二 1.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 快乐的溜滑梯→________→________→月下钓鱼乐→_________→千方百计买图书→________→教我唱京戏 2.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的样子”时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 (1)主题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阅读:对比第②段和第⑩段,面对母亲的一“怨”一“说”,父亲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温暖的游乐场、心疼的目光、枕边讲故事、教我写毛笔字。 2.提示:从神态、动作两方面作具体描写,描写内容要能准确表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内疚、歉意、自责等心理或感情。 3.要点提示:表现母亲对父亲的怀念,对丈夫早逝的痛惜;侧面表现父亲对“我”的爱;表现母亲为儿子的成就而自豪,对当年父爱的理解。(只要答对其中的2点即可) 4.(1)主题方面:内容上凸现慈祥的父亲对“我”的那种无私的爱,也是“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点明主旨,深化中心。(2)结构方面:结构上首尾照应,深化父亲慈祥的形象,总结全文。 5.第一次父亲坚持自己做法,第二次接受母亲意见及时改正。父亲不仅爱“我”,而且会爱,善爱;前者父亲给了“我”童年的欢悦、乐趣,保护了儿童的天性;后者接受母亲意见,有利于孩子性情的培养,重视从小熏陶儿子的男子汉气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