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秦岭看山》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4-04-12 08:43
秦岭看山
王鼎钧
书上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
穿过秦岭山地,除了栈道以外,有三条山路可走,我们走的这一条是:安康、镇安、柞水、西安。
从安康旧城出北门,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在镇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刚刚过去,月亮反而更团圆皎洁。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同行的人说这天气是饮酒的天气,我陪他们喝了几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文明毁灭,唯我幸存。又以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辞远。
过镇安县城,入山渐深。秋山云气疏薄,山景明净,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有的如老伴互相搀扶,有的如守门犬作势拒人,有的如谗臣暗暗窥伺古今,找机会中伤无辜。山溪湍急,过了一条又一条,好像大自然在慌张逃走,而文明在后面紧紧追赶。记得经过柞水,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
我起初对山很厌烦,后来生了欢喜心,自然风景是没有成规也没有成见的,看得多了,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山形步步移”,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换。山有生命,山是活的灵,拔地而起。“泉使山静”没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树使山葱”看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
雨后乍晴,云特别漂亮,“云拥山动”,“青山断处借云连”,都看到了。登上高处,太阳显现,走到低处,太阳隐没,山色日色变幻不定,日光常挤进两峰之间的空隙处,胳臂伸得很长很长,指指点点,无非“石破苍藤绾,崖倾老树撑”。夕阳西下时,山路昏黑,峰顶金光辉煌,令人想低头膜拜。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诗人可曾有过。
山峰罗列,看山如看画,一条又一条皴纹清清楚楚,加上阳光扫描,细小处又有许多勾勒烘托,种种线条可爱到极点。山不过是一些美好的皱折,这是国画老师刘孟卿教给我的观念,他是山东莱阳人,穿长衫,留长须。我未能学会描画任何东西,但是得到一双看山的眼睛。他无条件肯定每个学生作画的能力,他说没有不会画“画儿”的人,伏羲氏一画开天也是“画儿”。
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那些形容不尽的面目,天造地设,极尽变化。所谓美,大概是需要载体的罢,所以开天辟地,留下山川,预设了多少承托,层层叠叠,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画家诗人。
我开始明白,画家为什么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动不动的山,不改变也不分离。读旧诗沾惹上身的士子习气弥漫开来,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国的名山像摆在画廊里那样一一观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动不动留在山前。
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登上峰顶,有一片平地,没长树也没长草,居然有座庙。高山比较接近太阳,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处,四顾无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来到这里。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指望遇见神仙,只盼出来个和尚,可是没有。
下了这座山,地势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简直是深谷,抬头不见天日,脚下铺满一代一代枯叶,艰难如在沙漠上行走。从一个很大的岩石拱门下穿过,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渐平坦,渐渐看见古道瘦马,心中一喜。看见瓦房黄犬,看见举世闻名的窑洞,没多远,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
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
(选自《白纸的传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先后提到两个古称,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岭的东西宽度,用“子午线”说明了秦岭的南北跨度之大。
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当年的经验便复活了,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
C.作者登秦岭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然而泰山嵩山他还没到过,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
D.秦岭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烟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马、黄犬、窑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气息,内心之苦得以抚慰。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行踪为顺序,有机穿插了秦岭的人文历史和途中的体验感受,行文灵活自如。
B.第五段运用了“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出山势险恶,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
C.峰顶的描写,简淡平实,略带几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顶后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D.结尾看似批评徐霞客等人,实则用调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岭的价值,难掩喜爱之情。
8.文中的秦岭具有哪几重特征?请简要概括。
9.这篇散文弥漫着作者的“士子习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A   
7.B   
8.①雄伟阔大;
②姿态万千;
③文化底蕴深厚。  
9.①谙熟诗书,旁征博引,如引用杨万里的诗,引用《创世纪》;
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问话;
③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如对徐霞客等人的评论。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错,原文是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作者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是因为有了过秦岭山地的经验,而不是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经过秦岭山地时才想起这首诗。
C.“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错,根据原文说的“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分析,即使作者没到过泰山嵩山,作者也没有遗憾之情。因为作者经过秦岭山地,如坐如立的山全过眼了。
D.“内心之苦得以抚慰”错,从作者对山“生了欢喜心……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以及作者对秦岭姿态各异的山的描写中,看不到作者内心有“苦”,看到的是作者对秦岭群山的欣赏和赞美。以及看见古道瘦马、瓦房黄犬的喜悦。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错,第五段运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秦岭群山姿态各异,赞美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五段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领袖”“天才”等一组比喻,描写“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以及后面说“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这都写出了秦岭具有姿态万千的特点;
第一段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通过“八百里秦川”写秦岭的宽,通过子午线“六百六十华里”写秦岭的长,这么大的面积都叫秦岭,可见秦岭面积阔大。第三段写秦岭“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第四段写“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这两段通过人的感觉写出了秦岭占地面积辽阔,而且还具有雄伟的特点。
文中说“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可见,秦岭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第三段说“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第四段说“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作者向秦岭山地进发时,引用辛弃疾的诗句;作者登山时,引用杨万里的诗;作者暮色中看见光后见山、月时,引用《创世纪》,可见作者具有谙熟诗书,旁征博引的“士子习气”;
“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作者看到云海飘浮在山腰,大山之露出山尖,就想象到海上仙山;作者提及秦岭的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就想到山神的问话。作者沉醉自然雄奇之景,沉溺于幻想之中,提及文化名人,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文章做后一段说“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作者对徐霞客、韩文公、寒山等人的评论,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为秦岭抱不平,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