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陆谷孙:低调的“老神仙”》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0-15 22:52
陆谷孙:低调的“老神仙”
曹刚 刘建芳
74岁的复旦大学教授、博导陆谷孙,被学生们昵称为“陆老神仙”。
如今,年过古稀的陆先生保持着非常规律而长碌的生活节奏——每天早晨7时左右 起束;早餐后,快速浏览当天英语新闻;紧接着,开始为明年即将付梓的(中华汉英大词典》 审改校样。从这个学期开始,74岁的陆先生不再給本科生上课,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件让他牵挂了 20多年的事。
提及陆先生,他的得意门生、词典编纂团队亲密战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高永伟的语气里充满敬意陆老执教四十年,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开课,直到本学期才因身体问 题,暂时离开复旦的讲台。他的英美散文课是艮多复旦毕业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2012年,陆先生以最高票被学生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在其荣誉无数的一生 里,这是他最看重的一顶桂冠。高永伟介绍,陆老一直认为教书育人,哪怕只能影响到一两个人,也是一件乐事。几年前,为了通晓世情,与时代接轨,陆老曾把讲台搬上微博,在那里化身“陆老神仙”,与网友探讨“小清新”“萌”等新兴词汇的准确英译。无论在网上还 是生活中,他都是那个乐观的老顽童,与弟子们亲密互动,是活词典,也是教科书。去年11月开始,他回归内心,独享静思,专注于词典编幕,不再更新微博。
“陆老神仙”负责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幕工作,最早可以追湖到1991年。那时, 《英汉大词典》刚编走,这一干又是20多年。从“文革”期间被“发配去与字打交道”——编 新《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便开始与词典结缘,一编就是一辈子。1991年出版《英汉大词 典》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一字一句的苦心斟酌的背后,是一个求索者青丝变白发的不懈 追求。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词典,而在陆先生眼里,这份极为枯 燥而漫长的工作,却乐趣无穷。
在复旦从教数十载,陆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言传身教,给弟子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回忆起当年跟随老师编幕《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的经历时,高永伟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2001年底,我跟随陆先生读博,他首先让我们新人通读第一版,那时我们会把一本词典拆掉,随身带着,一有时间就聿出来看看。他想让我们培养对詞典的感觉,包括 一些微观结构、布局……先仔细通读,综合多方意见,参考众多资料,反复补充、修订、审定,然后还有层层审稿和校稿。”说这些话的时候,高永伟的语调不自觉地变得溫和起来,他说,“有陆老在,我们做得很安心。” ,
让高永伟印象最深的,是陆先生的淡泊名利——他拫少接受采访,頒奖也是避之不 及。四年前的师德标兵奖,就是高永伟代领的,“他太忙了,不想生活受到过多打扰,也不 愿把时间费在领奖典礼上”。最近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陆先生一 如往常般低调,就像他面对媒体时反复译调的那样:编词典的影响没那么大,而且是集体 功劳,不能一个人'頂着一组人的名义去拿奖。
孜孜不倦的•陆老神仙”,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创新思维,对词典的未来发展也有自己的 构想,他认为,以后的词典应该充满互动性,使用者同时也是编写者,互动性就像维基百 科一样。他说自己编词典是寻章摘句老雕虫,时下也需要更多精通科技的数字化人才。
修订、审定、审稿……一部词典在问世前要经历层层打磨,编幕者若无兴趣,无疑会深 受煎煞。在除先生身边耳溧目染,高永伟早已学会享受这一份沉默、低调而内涵丰富的工 作。“要培养对新词的敏感,你或许是第一个找到它最准确中文释义的人,你无形中会成 为一个新词的发明者,这种乐趣难以言表c词典是文化的忠实记栽者,看詞典就像在看一 幅历史画卷,这难it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么? ”说这话时,高永伟眼中闪动着灼人的光芒。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4年12月17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