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一家人围绕牛角梳展开的对话,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冲突,凸现了“爹”的高贵品质。 B.“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上一阴,不再说话”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既心痛“爹”,又理解“爹”的行为的矛盾心理。 C.“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从前后文推断,“我”端水的动机是想跟“爹”提要求。 D.“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见了”是“爹”怕我们一不小心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弄丢了,而把牛角梳藏起来了。 E.本文结尾有关娘和儿子的语言描写,成功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都希望“我”留下牛角梳,当作求人的信物。 (2)这篇小说以“牛角梳”为中心来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爹”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什么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A (3分),E( 2分),C(1分)。(C 项概括不够全面,为“爹”端水也发自本心,还有想让“爹”趁热喝水之意。B项“理解‘爹’的行为”错,应是不理解;D项“爹”藏牛角梳是为了不让我们去麻烦那位省里的领导。) (2)①“牛角梳”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牛角梳展开,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② 以“牛角梳”为中心叙事写人,围绕“施恩该不该图回报”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③以“牛角梳”为中心叙事写人,使“娘”“我”“儿子”三者的形象更为鲜明,有力地烘托了“爹”的形象。 (每点2分,共6分) (3)①施恩不图回报。解放战争时期,冒着危险让那个大人物在自家后园待了半个月,事后却不愿去麻烦他。 ②沉默寡言,只有喝了酒后才会滔滔不绝,面对老伴的嘟囔也是闷着头不理人。 ③原则性强,面对家人的劝说,就是不动摇,甚至还把梳子藏了起来,怕家人给人家添麻烦。(共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示例: ①在思想内容上,“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待义与利的态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情感表达上,写出了“我”内心的挣扎,强化了“我”的迟疑,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态度。 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通过“我”的犹豫,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④在结构上,照应标题,以“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每点2分,共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