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陈玉兰《秦家班》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6-01 19:20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民国初年,直奉大战”,小说一开始给人一种紧张、肃杀之感,为故事奠定了悲剧色彩。
B.小说生动再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得益于作者对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的熟悉。
C.小说对袁班主的描写虽然所用笔墨不多,但他令人敬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D.小说描写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总督府门前的两根大旗杆上栖息,是为了突出燕子李三功夫高强。
E.文章结尾“阳光分外灿烂”一句,烘托了两人合创戏班的美好结局,这一结局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2)请赏析秦班主拉二胡这一情节。(6分)
(3)试分析小说中袁班主的形象特点。(6分)
(4)本文称颂的对象是袁班主,却用大量的笔墨来写秦班主,试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目的。(8分)

参考答案
(1)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B得1分。答A、D不得分。
解析:A项“为故事奠定了悲剧色彩”错,本文并非悲剧,而是以喜剧结尾。B项“这得益于作者对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的熟悉”于文无据。D项,小说并没有描写这一情节,也不是为了突出燕子李三功夫高强,而是为了衬托亲班主和袁班主的。
(2)①从视觉、听觉、心理描写和观众反应等角度,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亲班主拉二胡的情景。②突出了秦班主技艺的高超。③引出下文年轻人拉二胡的情节,并衬托了年轻人更为高超的技艺。(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武艺高强,是有名的“猴爬杆”;②稳重,有智谋,虽然曹锟以私下里允他唱堂会,但他仍然以抓阄的形式,与秦班主确定爬杆的次序,在秦班主迟疑不决时,以言语相激,这样既给秦班主留足了面子,也避免了戏班之间因争斗二产生的悲惨后果;③为人正直,深明大义,得知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了保护大家避免戏班之间的争斗,他故意输掉比武带戏班离开;④有爱国思想,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每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4)①秦班主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贯穿了小说的始终。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是小说所有情节的见证者和参与者。③用秦班主来衬托袁班主的形象,使袁班主的形象更为高大。④深化文章的主题,袁班主的爱国情怀感染了秦班主,让秦班主最终决定与袁班主的儿子合创一个戏班。(每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