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①钱钟书一生立身行事,可圈可点甚多,他的所谓桀骜,所谓狂妄,所谓不够谦虚,我倒真是没看出来,我只觉得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用在“疾虚妄”上。有批判,当然就要得罪人,当然就会“不低调”。真诚的批判,与他的“人格”何干,要知道一个抱定“志向不大,想用六十年的时间做做学问”的人,我想他的人格也坏不到哪里去。 (黄慕春) ②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钱钟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先生一再叮嘱“我”,不要宣传他,不要写他,谈话内容不可向外传播。这是因为钱先生不喜欢被打搅。 B.本文在描述“我”与钱先生的交往中,多处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将钱先生的大家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C.文中的“我”曾听闻钱钟书先生恃才傲世,杜门谢客,不接受任何采访。而第一次拜访,粉碎了这样的谣言。 D.在拜访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局面:第一次拜访是“外宾矛盾”,第二次拜访是“生病矛盾”,然而两次拜访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如愿的。 E.文章以“交往”命名,具体内容为两次拜访和一次书信活动。多个细节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学识、有情怀、有姿态的学者形象。 (2)文中的钱钟书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开篇表述外国友人到中国来的三个愿望,有什么作用?(6分) (4)近代有学者评价钱钟书先生为人“淡泊低调”,也有人批评说钱钟书的做法是“博人眼球”“不低调”。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EC【解析】(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D项,“非常如愿”有误,因为第一次拜访虽然见到了钱先生,但没能采访,略有遗憾;A项,钱先生的叮嘱体现的是为人行事低调,而不能单单理解为不喜欢被打搅,因为在后文中,钱先生对“我”还是热心接待的;B项,文中的“心理描写”,多是写“我”个人的猜测或者感受,并不能很好体现钱钟书先生的大家风范。) (2)【答案】①为人低调,谦虚谨慎。一再叮嘱不要宣传,谈话内容不要向外传播。 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我”的登门拜访表现出了很好的接纳态度。 ③幽默风趣,胸怀宽阔。(“谈锋甚健,机智幽默”亦可)“瓮中捉鳖”展现了钱先生的胸怀气度;对人生的讨论,展现了他博大的胸襟。 ④以礼相待,实事求是。带着病体,认真写信回复“我”。 ⑤为人直率,爱憎分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答案】(1)结构方面:为下文彰显钱先生的风范作铺垫。 (2)内容方面:以外国友人的愿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表现出钱先生的地位之高、名气之大,也表现出“我”对钱先生的仰慕之情; (3)读者感受方面:增强了传记的可读性。(每点2分) (4)【答案】钱钟书先生淡泊低调不做作。 ①他淡泊沉静,不为名利挂怀。钱先生闭门谢客,拒绝社会职务,不出席任何会议是他的生活原则。 ②耐得寂寞,潜心治学。不要宣传,拒绝“朝市之显学”。 ③真性情不做作。要批判,就会得罪人,这种“狂傲”恰恰是真性情的表现。 ④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有此胸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才是生命的本真姿态。(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