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散文《背灵魂回家》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25 22:55

注:曾晓文,加拿大华裔女作家。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文章以书籍为线索,不但串联了我和父亲热爱文学的故事,而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 文章记叙了作者搬运书籍回自己多伦多家中的过程,其间穿插了父亲的一些往事,目的在于交待运书的原因。
  C. 文章第⑩段说“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是因为我仍然无法摆脱父亲去世后的悲痛,无心进行整理。
  D. 文章结尾作者说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意在鼓励各国华文作家承担起传播光明和温暖的文学责任,一起努力,潜心写作,创作出经典的时代作品。
  E. 本文笔调奔放,以他乡人的身份,将回望原乡的姿态,凝成执着而坚定的信念,感情真挚浓烈。
【分值】5分
【答案】DB。
【解析】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E不给分。A、以书籍和感情为线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C、“无心进行整理”错,是想以写作来告慰父亲。E、应为“笔调清淡”,“感情真挚,平静忧伤”。

(2)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回家的路,总是漫长”?(6分)
【分值】6分
【答案】①作者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回到在中国的家,路途很遥远。②父亲没能实现文学梦想,最终“我”继承了父亲的遗愿,这条路走过了两代人,说明坚守文学道路非常艰难。③这句话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每点2分)。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文章开头句子“回家的路,总是漫长”在文中的作用。内容上:一是作者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回到在中国的家,说明路途很遥远。这是文中表层意。二是父亲没能实现文学梦想,最终“我”继承了父亲的遗愿,这条路走过了两代人,说明坚守文学道路非常艰难。这是深层意。结构上:这句话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3.文章第⑦⑧段回忆父亲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诵《纪念碑》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分值】6分
【答案】①写出了父亲在文革困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倔强不屈的品格。(1分)表现了父亲执着追求文学梦想,并敢于为坚持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1分)②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2分)③在结构上,为引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2分)
【解析】题目要求考生就本文第⑦⑧段回忆的场景,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从: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刻画,主题的揭示,结构上进行答案的组织,才会答题完整。形象塑造上:写出了父亲对自由的渴望和倔强不屈的品格。表现了父亲坚持理想的精神。主题上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在结构上,为引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4)散文标题“背灵魂回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分析。(8分)
【分值】8分
【答案】①标题以“灵魂”喻书,指作者继承了父亲的大约3000册书。②“灵魂” 又指文学梦想,意指自己承继了父亲的文学梦想,坚守了文学之路。③“灵魂”还比喻中华文化的遗产,抒发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同的情怀。④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主题。(每点2分))
【解析】答题的模式(1)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者意图。(2)标题的作用:观点+实例分析+作用。本题标题中的表层意:以“灵魂”喻书,指作者继承了父亲的大约3000册书。深层意:“灵魂” 又指文学梦想,意指自己承继了父亲的文学梦想,坚守了文学之路。 “灵魂”还比喻中华文化的遗产,抒发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同的情怀。主题揭示: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主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