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大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文末写大先生:“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请结合文本,探究大先生“心满意足” 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这一句看不出“有学问”;D“但也看出他的自 私自利”不符合本文的主题;E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①落魄的乞讨者:早年逃荒乞讨,寄住他乡。②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 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③有知识有学问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有高 见i肚子里的学问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④知恩图报的慈善家:用每月领到的钱做了结实的课桌椅送 到学校去,还设了助学金。(6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丁……继而是一个身影”)、外貌描 写(“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缠着破布条”)和语言描写(“大娘啊,要饭的来 了,给口吃的吧。”)。侧面描写:描写“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4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与下文形成受人尊重,国家供养的幸福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4)①落魄时,有人及时相助;②受人尊重,任教书先生,一生有所作为;③晚年捐助孩子上学;④最终能如愿 躺进自己精心打制的棺材。(8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