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的原始状态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但经过历史潮水的冲刷,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除了它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之外,神话的历史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也或多或少都出现过。神话历史化,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神话就是以历史为依据的,这些有关历史的神话、半历史或准历史的神化,很容易被解释为历史;另一方面,神话历史化又可以说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因为从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跨过一个鸿沟一蹴而成的,而是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神话历史化正是这一继承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一般认为,古代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在正统的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形的神性形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纳入历史谱系之中,而且也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触犯了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都遭到删削。如司马迁所说:“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相当一部分神话因此得不到史家的认可,因而没有进入载籍。这些,我们已无从考察了。有些有幸被文人笔录,但在此后的流传过程中,又被无情地删削。如《淮南子》古本载“嫦娥奔月”神话时,说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今本《淮南子》则不存。其原因可能就是“不雅驯”。 神话历史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造。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这种例子,在儒家传统典籍中比比皆是,从《尚书》《左传》《国语》,一直到《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都是如此。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消亡,历史向前延伸,各氏族的谱系更加严密。 神话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开始了,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孔子就曾说“不语怪力乱神”,还直接参与了对神话的改造。据《尸子》载,当子贡向孔子提及黄帝有四张面孔的神话时,孔子说:“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此谓之四面也。”四张面孔被解释为四个人面朝四个方向,“黄帝四面”的神话就变成了一件有关治理天下的史实。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圣人的孔子对待神话的态度对后世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神话历史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话历史化可能使原本丰满多样的神话形象和故事变得单薄零碎,甚至不复存在。 B.神话历史化将神话视作真实的历史,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化史之中。 C.历史能为神话提供依据,许多神话能够被历史印证,这使得神话历史化成为必然。 D.神话历史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神话形象通常被认为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而正统史家和儒家根据理性化原则抹杀那些半人半兽的形象。 B.伴随理性文化取代原始文化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古代神话中那些浪漫、夸张、不合常理的成分被不断抛弃。 C.经歪曲解释后的古代神话,被纳入历史体系之中,成为儒家解释远古历史、构建氏族谱系的一个重要依据。 D.曲解“黄帝四面”神话本意,变神话为史实,是孔子继承发扬儒家传统、践行“不语怪力乱神”的自觉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神话被史家和儒家抹杀、同化,说明在文化发展中主流文化的态度会影响非主流文化的生存状态,非主流文化如果得不到主流文化包容,将难逃厄运。 B.大量的中国古代神话虽丰富多彩,却因违背理性化原则而消亡,说明理性文化比原始文化更客观、更强大,而原始文化比理性文化更感性、更脆弱。 C.《淮南子》今本与古本对“嫦娥奔月”神话的不同记载表明,对待那些难以曲解的非理性内容,也许最简单最直接的处理方法是在流传过程中将其删削。 D.“缙绅先生”难言“不雅驯”之文,暗示一般百姓与正统知识分子对神话的态度完全不同。那些被无情删削、曲解的神话,可能正是一般百姓喜闻乐见的。 参考答案 1.选C。“许多神话能够被历史印证”与原文“很容易被解释为历史”有出入,并且这只能为神话历史化提供可能,而非“必然”。 2.选D。原文是“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神话历史化)传统”。此处偷换概念。 3.选D。“态度完全不同”忽略了神话中那些并不触犯理性化原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