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既可以查“戈”部,6画;也可以查“皿”部,5画。 B.暂时:“暂”的读音是“zàn”。 C.偌大:“偌”字共10画,第三笔是“一”。 D.瞥见:“瞥”为会意字,“敝”和“目”组合在一起,表示“很难看见”的意思。 20.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小见大,借助对满北京城都不多见的坚持点年灯的“老爷子”的刻画,表现出许多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受到严重冲击。 B.老人难以去看远离家门的晚辈,晚辈们又很难陪老人过春节,本文看似内容平淡浅显,却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 C.文章从“去年的大年夜”写起,以“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结束,首尾呼应,含蓄的结尾令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D.本文构思巧妙,借助“我”的视野来写“老爷子”点年灯的故事,这样的笔法既叙事简洁,又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 21.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年夜:又称除夕,农历十二月末日(二十九或三十日)之夜,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 B.过年:狭义指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广义上说法不一,多数指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最长的到二月二(龙抬头)。 C.春节:春节是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指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在中国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D.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称为“元宵节”或“圆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22.说说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①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2分) 浪涛: 礁石: ②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3分) 23.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无论从内容、结构还是主旨上说都是赘余的,也有人认为这一段内容加得巧妙,作用不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6分) 24.优秀的作家对节日往往有精彩的描写,本文作者肖复兴几处对春节的“年灯”描写就很精彩。请你就《红楼梦》描写的春节,《边城》描写的端午节,《平凡的世界》几次描写的清明节前后的景象进行描述(三选一),并提出你的看法或评论。(5分) 参考答案 19. D(2分)(形声字,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 20. A(3分) (写作目的不在“表现出许多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受到严重冲击”。) 21. D(3分) (元宵节不能叫“圆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才称为“元宵”) 22.①“浪涛”指缤纷的烟花,“礁石”指老爷子家的那盏八角宫灯(或年灯)。(2分) ②(“它”指老爷子家的八角宫灯),这一句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1分),写出了坚持以点亮年灯来盼望亲人回家过年的老人的可敬(1分),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1分) 23.(6分)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第④段确属赘余。一是去掉之后,内容上通篇更集中于表达“老爷子”点年灯盼望远在美国的亲人归来团圆;二是使结构上更简洁流畅,避免了旁逸斜出;三是不影响对中国人过春节盼望团圆这一文化主旨的表现。 答案示例2:第④段加得巧妙。一是全文主写的是长辈盼望晚辈归来团圆,而第④段则是写晚辈对长辈的思念,而且暗含着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感慨,这样就使得内容上更丰满;二是结构上由“老爷子”点灯盼望子孙归来自然引出我因“灯”产生对母爱的回忆,结构上水到渠成,并不旁逸斜出;三是全文借助老爷子和我的故事,更能以小见大,表现出中华民族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题。 24.开放性试题。(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