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态度决定高度; 踏平坎坷,不畏艰难; 没有信仰难取真经; 工匠精神可嘉; 拒绝浮躁,远离功利等。 拓展阅读 怀念杨洁 更是怀念那个既纯且真的年代 我们有多怀念杨导,就有多怀念为《西游记》贡献心血的老艺术家们。 闫怀礼、赵丽蓉、王夫棠、铁牛……据不完全统计,86版《西游记》逝世的演员,迄今已有14位。敦厚忠义的沙和尚、满面笑容的弥勒佛、横眉冷对的黄毛老怪……连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对眷侣,都齐齐离去。太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只能让观众在无数次重播中嗟叹、追忆。在如今这个影视圈“流量时代”,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一集的片酬,却交出了千疮百孔的作业;而《西游记》中的演员,没有一位单集片酬达到百元,却集体贡献了堪称史诗的表演。 我们更怀念86版《西游记》这样制作精良的作品。首播迄今30年来,该剧累计重播超过3000次,创下了举世罕见的记录。这样一部堪称奇迹的作品,能拍摄完成同样是个奇迹:创作仓促、资金极少、技术无保障、危险性高,且并无经验可循。而这样一部作品,拍摄周期长达6年,完全是靠着主创们用汗水甚至生命,啃下一个个宝贵的镜头。反观如今的神话、古装剧,有钱、有技术,但没时间——拍摄周期只有数月;而更缺少的,或许是热情甚至信仰——它们更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只能沦为影视工业来来往往的过客。 我们更怀念的,是《西游记》陪伴我们度过的儿时纯真的年代。电视尺寸那么小,播的剧却让我们爱得那么深;画面特效那么渣,故事传递的能量却那么真。那是日子很苦的时代,却又是心里最美的时代——我们那么爱83版《射雕》,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深深将角色和演员融在一起,而不会担心走下荧幕的他们有任何劣迹、对公众有任何隐瞒,让我们不再相信人生、婚姻和爱情。《西游记》的经典难以复制,就像我们的人生难以重来——乱花越是迷人眼,单纯的、神圣的、直击心灵的“图腾”越是难寻。 (关力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