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巧“还” 你不能事事通、样样能,所以你要学会巧“借”,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借来不用,不如不借;借而不还,便无处可借。所以你必须借而巧用,以此巧还。 牵牛花借枯树之躯,得以昂然,此巧“借”;攀而附之,展叶开花添美丽,也使枯木逢春,此巧“还”。于巧借巧还之中,牵牛花得以笑傲枝头,枯木得以久病逢春,田地间万物因之和谐、因之美丽。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借,以求扬长避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能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就是巧借,在巧借中,我们走得更远;在巧借中,我们离成功更近。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就是巧借,因为巧借,牛顿看得更远;因为巧借,牛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巧借,是短的延伸,是弱的强化,是双翼下的疾风,是双足下的大地。假如没有巧借,将有一半的伟人被夭折,将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被推迟。 巧还是巧借的必然,巧还是巧借最完美的结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巧借巧还的最生动概括。 罗贯中巧借《三国志》,撰出第一部伟大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在巧借之后,他没有抱残守缺,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精心加工,使语言近乎白话,从而让三国故事走入寻常百姓家,走进历史的每个角落。它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延续了《三国志》的艺术生命力。这就是巧还。 日本大和不是一个创新的民族,却是一个巧借的民族。盛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源源不断的流入这个岛国。直到近代,日本人打开国门,贪婪地吸收当代一切先进的科技成果,并能为我所用,用自己的优质产品服务于世界,造福于全人类。 日本的精明之处,不在其善借,而在其巧还。巧借之后,能好好利用,好好把握,便也使一种巧还。 山借水之灵动,才有了一山生气;水借山之沉稳,才有了一水飘逸。山借灵动,还飘逸;水借沉稳,还生气。美之深蕴,只在巧借巧还之中。 朋友,你会做到巧借巧还,是吗? 【简评】 本文题目,新颖别致,开门见山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开头两段,言简意赅,准确鲜明的对文章主旨做了解析说明:开篇起势不凡!行文紧扣话题,不枝不蔓,论证层次清楚,论据丰富生动。语言较出彩,对整句的运用娴熟自如。“罗贯中”与“日本”两段事例选用文字表述略嫌生硬,尚需雕琢。(54+3) 借来一抹亮丽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资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月亮本没有皎洁的光芒,却凭借太阳光,以朦胧之态给了世人对于浪漫的向往。太阳,本无力照亮整个地球,却凭借月亮,将光辉洒向了更多的地方。 如果你缺少美丽,你可以借一缕色彩点缀自己,如果你缺少坚韧,你可以借一支长竿支撑自己,如果你缺少温暖,你可以借一丝阳光照亮自己。 蓝天借着白云而多姿,白云借着蓝天而生动。河流借着土地来前进,土地借着河流来滋养。高山借着绿树来点缀,绿树借着高山来生长。花朵借着蜜蜂来传粉,蜜蜂借着花朵来生活,大自然中万物互相借取,相互依靠。 不要认为“借”是一种耻辱,不要认为“借”是一种低下。相反的,“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豁达,只要有借有还,借何尝不是时尚的生存方式呢? 借钱创业,贷款上学,这已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何必让“缺”延迟了自己生长的脚步。船借风行得更快,鱼借水走得更远,树借光长得更茂,人借车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你困在一个局中走不出去,何不借一柄锤砸破这个局?如果你在一团迷雾中迷茫不前,何不借一阵风吹散雾?如果你站在一个点却不知前路何去何从,何不借张地图,找出你的方向? 何必吝啬语言,何必羞于启齿,在缺失时借一点,助自己前进,不好吗? 借来一抹亮丽,让自己鲜艳,借来一点智慧让自己成功,借来一点坚韧,让自己坚持,借来一缕阳光,让自己温暖,借来一张蓝图给自己方向,借来一盏明亮,照亮明天。 在成长的路上“借”来一点亮丽,同时用自己的长处去支撑他人的不足,前进,总是需要相互借取,相互依靠的。 借来一抹亮丽,让自己美好,付出一点温暖,让他人光亮。 【简评】 本文语言华丽,文采斐然。比比皆是的排比、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令人赏心悦目;通篇几乎全用整句,语句连贯,令人荡气回肠。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老到成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立意紧扣话题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演绎,由自然界互助共存现象拓展到人类社会的合作发展,视野广阔,见解深刻。(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