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及备考范文13篇(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24 18:04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女儿只给她买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过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拿着车票座位号“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挤一挤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学生拒绝,双方起了争执。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觉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清酒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请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都是它的特点。立意参考:1.维护权利重要,爱心更重要;2.爱心不要被道德绑架。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
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青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臵。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臵错了吗?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没有被动让座,结果座位权利被道德绑架所凌辱。于是带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失德?
动车让座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第一,女儿没买到坐票,也是挺无奈的一件事。不过,动车不像城市的普通公交,有时坐着需要三五个小时还不止。这个时候,如果‚让座成风,估计道德成本就会高到吓死人。第二,坐动车不像坐公交,用网友的话说,既然没有座位,那你能不能买一等座?能不能买商务座?实在不行,可以坐迟一点有位的那趟。当然,再不济,有特殊情况,还有列车员可以寻求帮助,是不是非要挤乘客的座位权呢?
这些问题,其实不过是一个问题:道德行为,不是膜拜的神龛,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温暖。几站路,让一让,又何妨?但几小时的路程,高价买的车票,也要逼着被人让这就过了力所能及之槛,让座这种小小的美德行为,就成了成本高昂的义举。凡人可以效仿小善,英雄才会‚大义凛然。说起来同样是让座,但动车上的让座,显然不是人人可以轻易借鉴的小善那么简单。
动车上应该让座吗?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臵不议。这些年,为了提倡让座,大家都是蛮拼的:上世纪的时候基本是道德说教,再不行就小喇叭广播;十多年前,发现了谴责的力量,鼓动着大爷大妈们扇耳光、‚坐大腿式强行索座;再然后,地方部门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姿态,罗列出请或罚各种强制手段,于是让座这件事,似乎从主动让成了‚必须让。但其实,好像也没有任何一种调查或逻辑能证明,这些年在让座上的努力,果真就多大程度推进了让座美德的蔚然成风?
拒绝和老人挤着坐动车被指责,这是道德泛化之祸。有人担心,拒绝让座,会让公德斯文扫地,会让社会风化粗鄙不堪。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
动车上拒让座,谈不上什么错,更犯不着之责。我们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让就让,不让也请待之谦和。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母亲节前后,许多网友在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中扎堆,突击“秀孝顺”。有的网友晒出为母亲购买的价值不菲的化妆品、首饰、包、电子产品;有的人请母亲去高档餐厅,并将菜式拍照上传;有的人转发“母爱”主题文章,抒发对母亲的讴歌。对此,有人赞赏,也有人提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此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要求对母亲节前后许多网友在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中扎堆、突击“秀孝顺”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角度一:对“秀孝顺”的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秀孝顺”虽然有炫耀的色彩,但毕竟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与祝福,而且很多是有实际行为的。角度二:别把母亲节过成一场“秀”。对母亲的感恩与孝顺,更多的应是一种日常行为,一种生活常态,不应用来满足虚荣心和表现欲。角度三:对“秀孝顺”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作出各种各样的“秀”,“秀孝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对此我们应给予多一点理解。
作文的核心在于对母爱的正确理解与对母亲的感恩意识和孝顺的言行表现。
【优秀作文】:
母亲节“秀”一把又有何妨
在我看来,不管是晒一晒为母亲购买的化妆品、首饰、包、电子产品,还是转发“母爱”主题文章,抒发对母亲的讴歌,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中扎堆、突击“秀孝顺”,非但无可厚非,相反还应加以支持。这是因为给母亲“实惠”的行为抑或转发“母爱”主题文章的“实不至”的举动,针对自己的母亲,抑或群体意义上的母亲,都为母亲节增添了节日的光彩。
实际上,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序列中,并没有父母之节,母亲节是“洋节”。在西方,每逢母亲节,人们会向母亲献上石竹花,而“洋节”在中国怎么过,应该是各有各的做法。但按照中国习俗借母亲节用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行为来表达“感恩”之心,应该是适宜的。
或许有人认为,消费意识和“秀”的欲望合谋可能消解了母亲节的意义和价值,形式化、物质化成为其标识,而孝心、感恩恰恰应该是非形式、非物质的。故而,从昂贵礼物到煽情话语,“秀”出来的孝心和感恩是可疑的,它们很可能展示的只是虚荣心和表现欲。这两种心态使母亲节更像一种购物和展示的网络狂欢,而很难成为孝心和感恩的真正表达。
我们并不否认这种“秀孝顺”很真实地表达孝心和感恩,完全地体现母亲节的含义,但是,如果连这些行为都不做或者做不了,我们还能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同时,“秀孝顺”也并不意味着平时就不孝顺。当五四青年节年轻人的联欢不见踪影,当教师节简单的学校聚餐被取消,试问这些写在日历中的节日还有多少意义?面对现实,以平常心看待这些“秀”或许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因此,微信朋友圈传播的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尊重母亲尊重女性的体现,代表着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能在当天和妈妈团聚,亲身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与祝福,通过网络传播,具有积极扩大化的作用。同时,朋友圈的刷屏内容既有文字图片也有视频音乐,这样的拓展让大家有机会以更丰富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或许,还有人认为,母亲节力所能及地表示一下孝顺是应该的,拿出来“秀”颇有炫耀的意味。其实,“秀”或者不“秀”那是个人的意愿,您也可以“秀”呀。
所以,母亲节“秀”一把又有何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