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材料作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写作指导及范文2篇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04 09: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法国著名雕塑家 罗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是要用心去发现司空见惯事物中的美。(或者用眼睛、用境界、用思想发现美等)。
一等卷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例文
用心灵发现司空见惯中的美      
市教研室  王玉强
美在何处?那是柳暗花明,那是大江东去,那是春华秋实,那是天心月圆。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就是要用心去发现。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为何在大师的眼睛里就有了神韵,有了灵性,有了超凡脱俗?就是因为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事物里发现了美的深邃与灵魂。这就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
同样是登庐山,为何我们感触一般,而苏轼却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巍巍山峰,高低错落,游人如织,春去秋来,有谁会想到这个奥秘?身在山中,你往往会被烟雾障掩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是多么聪颖的智慧发现啊。
正是因为大师们有一颗联想的心,一颗灵动的心,一颗由此及彼的心,才驾驭了由事物到理性的关系,才从寻常事物中发现了美与真理。
难道不是这样吗?杜甫登泰山发出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清照感叹岁月流逝,慨叹“绿肥红瘦”。朱自清看到荷塘,我们也看到了,为何他写出了那么美丽的《荷塘月色》?为何我们日日经过地坛,却写不出史铁生那样的《我与地坛》?就是因为大师们在司空见惯的事物里,用心物化,用情感化,用心灵去发现美的存在啊。
一切美丽与创造不是埋藏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中吗?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领悟、去探究,就一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细数乾坤,心志恒定;拨动琴弦,熠熠生辉.牛顿看到的苹果不是和我们看到的苹果一样吗?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不也是从司空见惯的事物里萌发了创造的思维?莱特兄弟不是看到了爬犁,才发明了飞机?阿基米德不是在洗澡中,发现了浮力?为何乔布斯的手机上画上了苹果的符号?为何雷军的手机用“小米”称谓?司空见惯的事物无处不在,为何我们没有发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创造。美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美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身处万众创新之时,心付瑶琴踏歌之际,我们又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出美来呢?学学袁隆平走向那株野稻吧,让杂交水稻绿满神州;学学屠呦呦沉迷青蒿素吧,让疟疾远离人们的健康躯体;学学日本电饭煲吧,让大米在一圈电子加热系统里循环跳舞。沉迷于常态,奇崛于神思;留恋于静水,潜龙于腾渊。
别林斯基说:“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当我们看到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我们才真正认识到美的思想与惯常事物的完美统一。做一个从惯常事物中发现美的思想者吧。


善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
市教研室  陈鲁峰
  我们也要向大师学习,用自己眼光发现司空见惯中蕴藏的“美”,这是提升我们境界的天梯啊!
    当年文革期间,沈从文流放到湖北某地改造,依然保持乐观积极情绪。在给自己表侄黄永玉的信函中,兴奋写到,“这里的荷花很美,你若来看……”是啊,沈从文身处逆境之中,依然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了一份美丽,这份美丽就是他内心境界的外化。试想,若无从容淡定的境界,怎能将荣辱置之度外,独独欣赏一份荷花的美丽呢?
    看来,大师能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表面上好像说的是大师的眼光独特,其实是其内在的精神境界在观照世界的缘故。
    还有张岱,明朝灭了,他经历了亡国之痛,成为明朝遗民了,于是《湖心亭看雪》出世了。在他眼中,司空见惯的雪景已不是自然雪景了,“雾凇沆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自我坚守的冰雪精神了,其他的一切一切都渺小成一点一介一粒而已,冰雪世界成为张岱人格节操的一种外化!谁没见过雪景,但有谁“大雪三日”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是那种外人无法看到的美在召唤着这张岱,让他欣赏到天地之间那份澡雪精神!
    可见,大师,首先是思想境界自成一格的大师,才能欣赏到司空见惯中蕴藏的那份美。“天地不言,自有大美”,唯有情有义之人可观之!
    还有那个秋士郁达夫,从大老远的南方跑到北平,不去看陶然亭的、钓鱼台的、颐和园的花草美景,却要租住一椽破屋,泡上一杯浓茶,从槐树低下,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驻足品味那司空见惯的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还有那衬在下面的尖细秋草丝丝,品味那份独享的美味。是啊,一阵又一阵秋风过,草会黄了,牵牛花也会吹落凋零,这种物衰的美,也只有这位郁达夫先生能够体会的到啊!
    原来,只有心中柔软细腻如水的人,才会在别人司空见惯中发现那份美,那份人生感悟之美,这难道不是一种境界的使然?
    还有那个以残缺身体培塑成最健全思想的史铁生,在最狂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自杀,来到荒凉但并不荒芜的地坛公园,开始了与地坛公园之间对话,蜜蜂悬停在空中,露水摔碎成金灿灿的一片光芒,各种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震撼着他的耳鼓,……于是,他明白了,这生机勃勃的地坛公园为了等他,已经历经沧桑等待了四百年了,他也要成为地坛公园中一棵旺盛的银杏树,于是他从轮椅中“站”起来了,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了……
     看来,只有历经生命轮回的大师才能参透自然万物的真谛,才能在自然法则关照下品味到那份真美!
     大师,因境界和眼光而发现司空见惯中的美。我们呢?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眼光则能欣赏到天地之大美。努力修为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