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在分数里的爱 张晓燕老师 中国的父母是最无私最痛苦的,他们可以把一切都给予孩子,不惜财物甚至生命。惟其如此,他们对孩子爱之深、责之切、痛之深。 中国的孩子是最辛苦最无奈的,他们在父母爱的沐浴下努力学习,尽全力达到父母的要求,方能配得上父母的爱。他们在分数中获得认可,获得更多的尊重与爱。 不可否认,考试是当下最公平的竞争方式。但是用统一的模式来评判不同的人,又是不公平的考察方式。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分数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文凭是任用人才的敲门砖,于是人人在“唯分数是从”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这根指挥棒引领着千军万马你追我赶,在分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千百万人在同一个标准的衡量下被塑造被选拔,悲哀的,又何止是那哭泣的落榜者!但是面对分数,我们似乎陷入了人人诅咒,人人顺从的怪圈。一方面我们在思想中反抗着挣扎着,另一方面我们又在行动中积极行动着追逐着。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份深沉的爱里掺杂了太多的要求。或许高考是平民学子唯一公平的竞争之路,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要求高的家庭,对于从满分降到98分,就是退步;要求低的家庭,从不及格到及格,算是进步。总之,一个小小的分数左右了无数家庭的悲欢。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用精神或物质鼓励激励孩子时,当我们一遍又一遍把所有的孩子按照分数排队分类时,爱已然掺杂了功利的味道,或许我们爱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孩子能够取得的分数和荣耀。所以左右中国的父母痛苦并快乐着的,就是那一份份试卷,一次次考试。无怪乎人们说“分,分,学生的命根”! 站在当下回望历史,或许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时间的大浪早已淘洗尽无数当年蟾宫折桂的学子,却沉淀下了真正金子般的人物,《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聊斋志异》的作者的蒲松龄,实业建功的盛宣怀,落第并没有抹杀他们的才华,否定他们的功绩,相反他们在人生路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越走越宽。如果只是片面看分数,或许钱钟书、李敖、金庸、三毛、席慕蓉等一批文人名士要止步文坛,泣血而归。 学习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或许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书山题海中攀登游弋,本来大千世界,人各不同,才有异彩纷呈的精彩。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分数上,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片云都有自己的行程,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一面。愿社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每一个成长中的人,愿每一个父母以纯洁无私的心灵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愿每一个孩子在社会上能够快乐成长人尽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