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 三(22)杨磊 在铁器未产生之前,西方人是用手抓食,与此同时,中国筷子已传承千年。 筷子长达七寸六分,在传统文化里象征人的七情六欲。不少专家认为筷子寓意中国人的信仰。可我觉得这里面夹杂太多主观意愿。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筷子不只是吃饭的工具。认为附加意蕴的丧失就是传统的设落。这是错误的,实用型工具的传承亦是继承传统。例如牛耕,镰刀等。 古代文人为官,四海漂泊。加上那时交通落后,长久与亲人分离,心中自然颇有感慨,望着天上圆月,相思情由心而发。而如今交通便利,网络通讯发达,与亲人朝暮可见,再望圆月,不过赞叹,圆月真美。所以传统乃是时代的产物,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脱离时代背景的传统的继承不过是机械的记忆,知识受众难以产生共鸣。古人望天见云思远,今人望天哀叹雾霾严重,这是自然的感触,符合人之本性。 脱离时代传统具有自发产生的消逝,封建思想重男轻女,能说是不对吗?男性是主要生产力,并且那时主要社会活动都是男性为主。所以说重男轻女思想符合封建时代。而如今摒弃,是因为其落后当今时代。随着女性进入职场以及其奋斗精神,重男轻女思想逐渐消逝。当然这一切是以发展为前提。社会进步,落后思想必然消除。而少数偏远地区仍处于落后状态,自然其思想也落后。 有些传统虽未消逝,但已符合新的时代。例如孝道。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但这是愚孝,父母与子女间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乃至婚姻都要父母做主,愚孝限制人的个性自由。而如今人们倡导孝顺父母,是指自己具有一定能力去回馈父母。而工作,创业等事情已由自己把握,具有自由。此时孝是一种情感,而并非是传统与被统治的关系, 同一时代,思想杂陈,有人先于时代,有人落后于时代,这就需要屈原“来吾道夫先路”的勇气。已烟花为例,倘若没站出来去禁燃,人们还会坚守这本无意义的坚守。事实上烟花禁燃后,年味并没有淡化。期待未来,需要打破思维定式的习惯。习惯已是传统不利之处的保护衣。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高三(22)陆雅蓉 中国历史上,我最爱波诡云谲的春秋战国,那是一个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儒,墨,道,法,兵等百家争鸣,融合了周公太公的古礼,加以自我的见解,形成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之火。 商鞅入秦,以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信念为基石,开始了战国历史上最彻底,中国历史上印象最深远的改革。老秦人似乎抛弃了一切旧制,但独留下共赴国难的传统精神,古老的精神与先进的制度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耽”的千古功业。 若论商君变法前的秦国,文明程度远不及山东六国。然而李悝,申不害,屈子的变法相继失败,只有边陲之地的秦国成功了。推究成与败得原因,便是对“传统”二字的处理。前者均未彻底解决“旧贵族”这颗传统毒瘤,只有商君以生命为代价拜托了传统糟粕。汪国真曾在一首小诗里写道“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当我们被传统绊住双脚时,历史再悠久的传统也只是发展的桎梏,趁早废除和遗忘才能让我们走向未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千年后,毛泽东主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融合中国传统缔造的新中国,再一次将徘徊于十字路口的泱泱大国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五千年文明史形成的华夏精神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不可能也不会摆脱传统。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古老巨龙的再次腾飞。习近平主席通过《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李克强总理以《后汉书》中的“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为标准,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工作。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滥用,误用,反而在新时代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省心录》有言“岁月已往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欺,见在者不可失”。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发展基础,才能变国不法古而取于古,真正实现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