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④唐代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5分) 2. 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3分)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1.5分) 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答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即给1.5分) (2)(4分)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并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答对两点,即给4分) 二: 1、词的上片在抒发相思寂寞的感情时运用了哪些意象?(3分) 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3分) 3、词的下片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 4、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运用了残红、香雾、客枕、细雨、双燕等意象抒发了倦客凄切相思、孤苦寂寞的感情。 2、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1分)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1分)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的感情。(1分)(答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即给1分) 3、①虚写(想象):想象未来归家鸦鹉迎接、与妻剪烛的画面,突出对归家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冀。 ②化用: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写出了倦客对归家的向往之情。(答对一种即可得⒋分,其中手法2分,分析2分) 4、衬托:下片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任答对两点,即给4分)
|
||||||